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公共课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答案三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9年3月10日]  【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从1906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进行了一场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大辨论,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是革命,还是保皇;②是推翻清政府,创立民主共和国,还是实行君主立宪,维护清政府;③是否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42.中国国民党一大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答案: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了改善工农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 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国民党的爱国 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4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案: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共同纲领还指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单位,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营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根据必要和可能,鼓励私人资本向阎家资本主义发展。”

  4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以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标志。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全面的确立。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来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案 ①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② 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只有完成第一 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 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 而使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答:(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了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迸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