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数学教学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数学教学论》专项习题:名词解释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2日]  【

  1. 教师的学生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基本看法。

  2. 完备性原则:指题目的条件必须充分,在给定的知识范围内足以保证结论成立或问题可解。

  3.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4. 数学的教育价值:数学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5. 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的程度。

  6. 数学的美学价值:指数学在培养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

  7. 空间观念: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8. 符号感:人们对各种符号的理解与感受。

  9. 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

  10. 相容性原则:指题目的条件与条件之间不能互相矛盾,条件与结论之间不能互相矛盾,条件与定义、公理、定理之间也不能互相矛盾。

  11. 独立性原则:指试题题设中给出的条件,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不允许有相互包含或重复的情况发生。

  12. 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这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13. 发散思维:由某一条件或事实出发,从各个方面思考,产生出多种答案。

  14. 模仿:指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它直接以来与教师的示范。

  15. 练习:指可以对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并能促成强化作用的学习行为。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