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章节试题:第8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4日]  【

  1、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有的,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而实现的,并受到一些心理条件所制约的。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了它独有的特点的,具体如下:

  (1)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了发展的不同步性。心理学家认为,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对心理条件充分性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会呈现出发展的不同步性。一般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形成于世界观之前,世界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2)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但尚未形成价值观;到初中阶段,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到高中阶段(青年初期)初步确立,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对人生虽能提出各种疑问,但尚不能完全达到经常而且主动地回顾总结;能思考人生问题却并非是自觉地考虑。进入青年中期后,个体对人生问题的考虑虽然更加主动和经常化,但人生观的发展尚未稳定。到了青年晚期或成年初期,如前所述的心理条件已充分具备,特别是随着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人生观日趋稳定和巩固。成年初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世界观的形成则要到成年中期才能逐步形成。

  高中生在初步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特点:(1)对理论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喜欢把各种具体事实综合成若干系统的总原则,热衷于哲学探讨;(2) 高中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相联系,即不仅要说明自己对于社会的意义,而且还要找到社会对自身的意义;(3)在高中生的价值观中,反映其个性色彩。具有不同价值观的高中生对于事物的兴趣点、意志品质及归因方式均不一样;(4)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还容易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高中阶段个体的价值观仍有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

  2、试论制约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

  祝蓓里认为,只有当个体的心理发展初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个体才具备了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发展的水平。主要表现在:①思维对象的社会性,也就是说思维发展的水平,要达到能抽象地概括涉及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前途的社会事件。②思维能力的分化能够与未来职业定向相联系。③思维策略水平的明显提高。人生观十分复杂, 倘若个体思维策略水平不高, 是难以辨别高深的人生问题的。④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人生以及事物的总的看法和态度,是一种系统性的观点。由此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过程中,个体需要具备对所面对的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备一定的辨证思维的能力。

  (2)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有决定性的作用,自我意识只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个体才能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这主要表现在:①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与统一。自我意识的分化使得个体开始形成思维及行为上的主体性,从而也感到了来自“主我”与“客我”的矛盾。而体在认识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中, 在社会实践与理论探索中, 逐渐使“主体我”与客体我”相互接近, 最终达到自我意识统一。只有经过了自我意识的分化和统一,个体才会更充分地认识自己,并决定如何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②独立意向的扩展,也就是个体开始从在家庭或学校中要求“独立”, 扩展到在社会生活中要求“独立”。只有这样,个体才可能做到真正的独立。③个体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稳定地映入自我意识。人生观实质上就是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我意识发展到个体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应负的社会责任的水平时, 实际上也就基本上确立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同时个体也会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责任心、荣辱感,这也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所必需具备的心理前提之一。

  (3)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依靠自己力量,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所具有的综合性能力。(2)操作能力。它是指完成学习活动、文化活动、专业训练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动手能力。这种能力既是个体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必备的, 又是当代孩子较缺乏的。(3)适应能力。它是指随+界环境条件的改变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改变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能力。它包括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积极性的能力, 协调进行工作,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5)创造能力。是指利用自己积累的丰富知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并做出发明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都与个体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