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章节试题:第4章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4日]  【

  简答题

  1、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有何特点?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

  1、中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有何特点?

  (1)初中生道德情感形式的发展

  根据道德情感产生的原因,以及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把道德情感划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直觉的情感体验,它是由个体对某种情境的感知引起的,此时个体对道德准则的意识很不明显。第二种是由道德形象引起的情感体验,它主要受道德认知的支配,个体能清晰地认识到道德的要求和道德伦理。第三种是由道德伦理引起的情感体验,它以清晰地意识到道德观念、道德伦理为中介,具有较大的自觉性和概括性。

  根据我国心理学家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研究,少年期道德情感的形式有如下特点,第一:冲动性。初三以前,学生的情绪容易受情境影响,容易因一点小事便引起冲动,出现激情和不理智的行为。他们难以意识到激情的后果,其激情也不容易控制。第二:理智性。初三下学期,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明显减少。如果学生的道德环境较好,那么,初中生的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就会占优势。第三:偏激性。初中阶段早期,由于少年生活阅历较少,经验发展部完善,因此在出现问题是容易产生偏激,严重者会发生情绪上的偏执。如果在学校或家庭中受到几次挫折,就可能引发这种偏激的情绪体验,产生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感受,在很长时间内斗不能摆脱。

  (2)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发展

  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集体情感和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如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和友谊感等方面。在初中阶段,学生的集体情感和社会性情感在发展程度和内容方面逐渐增多的。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了中学爱国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和幸福感这五个范畴,揭示了初中生道德情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研究发现,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二,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一直在提高,初二达到发展的高峰。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相比,初二学生的道德情感水平有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初中生的道德情感以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他们不仅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而且把这种准则作为激励自己的一种内在力量。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中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方法。

  道德情感教育是对道德认知教育的一种超越与补充,是道德教育目标完善化的一种体现,是使道德教育成效显著的策略和方法。为此,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就要注意从道德教育本身出发,结合道德教育的需求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道德认知教育的不足,有目标有对策地去实施道德情感教育。具体的方法有:

  (1)以理明情——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

  道德情感是受道德理性内控的感情,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变化同个人道德认识程度有关。道德主体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道德情感的产生和提升的空间。一个道德认识水平低的人,就不会有丰富的道德情感,而一个人的道德知识越丰富,道德理性认识越深刻,其道德情感就越容易丰富、深刻、持久。因而,在道德教育中,要传授真实、丰富、系统、融会贯通的道德知识,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水平。例如,在上《五星红旗我爱你》 (第一册)一课时,教育学生认识五星红旗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对五星红旗的理解和热爱。教学这一课时, 一开始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色彩 —红、黄构成的图案, 让学生感受五星红旗的美 ,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喜爱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学生旗面的红色 ,象征着革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旗的左上角有 5个五角星, 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4颗小的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4颗小星围绕在大星周围,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建设我们的祖国。黄色象征光明。教师这样讲解,把五星红旗蕴含的意义点化出来了, 让学生对五星红旗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紧接着教师列举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英勇战斗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为五星红旗的升起,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的来之不易,从而加深了学生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以达到悟道明理,以理育情的教学效果。

  (2)以情育情——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

  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实践过分倚重人的理智,依靠所谓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于怎样以情感引发情感、情感导向情感,情感制约情感缺乏足够认识。教育者如果只会以理服人而不能以情感人,那只是一个说教者。因此,用以情育情这个方法去培养道德情感,教育者要做到:

  第一,教育者应善于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的统一可以使道德理论融入人们心中的感情,使人们不仅了解一定的道德关系及要求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和按照这些要求去履行其应尽的责任。

  第二,教师在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时善于利用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同时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其情绪状态,先予以情绪调整,如允许其宣泄,排解其怨尤,抚慰其愤懑,静化其焦躁,使其心境舒畅、平缓后再开展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德育中,教师与学生的情绪是相互影响的,教师的心情可以影响学生,同样学生的心情也会左右教师,作为一个互动的关系场,教师须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展示给学生一个饱满、热情、自信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会对学生的情感体验造成示范效应。

  第三,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要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道德交往是道德教育的基石,在学校教育中,交往正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成为达成教学目的的有效策略。传统的道德教育以单向交往为特征,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教师把自己放在离学生很远的地方。由此可见,道德交往应是一种双向的精神交往,是主体在道德需要的激发下,通过言语交流、行动交往和文化传播等形式来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对主体的道德行为或道德情感产生影响的活动。

  第四,提高自身和学生的道德敏感性。美国心理学家莱斯特认为,道德敏感性是对情境的领悟以及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领悟。根据当代道德心理学的研究,道德敏感性是进行道德决策和产生道德情感的重要心理环节。没有基本的道德敏感性,个体的道德行为产生的环节就会被阻断,一个人如果对他人或社会的目的、利益和需要缺乏道德敏感性,那么,他的道德判断就会缺乏适当的材料和依据,他就会表现出道德冷漠或不道德行为,表现出缺乏应有的道德情感。

  (3)以践生情——开展培养道德情感的实践活动

  道德情感是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道德情感培育属于人的主观意识领域的改造、完善和提升。一方面,道德主体现有的道德认识、产生的道德需要、生发的道德动机,只有付诸道德实践,才能真正被实现,在实践过程中自我方能感受到道德的无穷力量与崇高价值,由此导致精神生活的富足,在道德情感的满足中觉察与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人格的升华,进而在新的道德起点上迸发更高尚的道德需要的动力,释放更炽热的道德动机的光辉。

  另一方面,道德主体通过各种实践,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中激活、丰富了自己的道德情感体验。在经历各种体验之后,发现自己喜欢的体验,并自愿追求这类体验,扩大这类体验的经验范围,产生了对某些价值偏爱的感情。小学班队活动是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可以很好利用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集体教育形式。它具有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参与性,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成为他们的兴趣所在。

  (4)以美染情——发挥美育在道德情感培养中的功效

  审美教育,不仅是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最终是要美化人自身。也就是要教育年轻一代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关于审美教育对于人的道德情感培养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的激活、解放与情感的升华、净化。所谓情感的激活与解放,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引导或激活主体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抑或与对象进行自由而和谐的感应交流,从而达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所谓情感的净化与升华,则是指通过审美教育使主体的情感具有美好的人性的内容,获得人的情感的全面性、敏感性、纯洁性与深刻性,并有益于完整人格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确道德教育应当以诱导为主,对青年学生采取诱导式审美教育和道德情感培养的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和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都极力倡导审美教育,倡导家庭、学校、社会全面实施“全面美育观’’。美感作为一种喜悦和享受,它能震撼人的整个心灵,影响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在美感的怜悯和享受中,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