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中外教育简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外教育简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章上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6日]  【

  四、问答

  1.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①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2.简述唐朝官学管理制度P17

  a) 行束脩礼

  b) 制定教学计划

  c) 推行考试制度

  d) 建立假期制度

  3.概述宋代三次兴学运动的内容及其改革措施P23

  a) (1)庆历兴学和胡瑗"苏湖教法":①令州县立学,规定应试科举的士人须在学校习业300日,方许应举。这项措施旨在避免学校流于形式,沦为单纯培训应试举人的场所,进而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和墨义,着重策论和经学。③改革太学,将胡瑗的“苏湖教学法”引进太学,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体现对当时教育空疏、流于形式的批判。庆历新政实施不过一年多,便在旧官僚权贵集团的强烈反对下失败,兴学也告夭折。但毕竟促成了宋代学校教育的兴起,一些改革措施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b) (2)第二次兴学: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的,史称“熙宁兴学”。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改革太学,创立“三合法”。②整顿地方官学。一是设置学官全权负责管理当地教育,地方当局不得随意干预学校事务。朝廷还为地方学校拔充学田,从而在物质条件上为州县学校的维持提供了保障。③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④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为了统一经学,熙宁六年设经义局,王安石亲自修撰《诗》、《书》、《周礼》三经义。由朝廷正式颁行,成为官方考试、讲经所依据的标准教材。

  c) (3)第三次兴学:蔡京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主持的,史称“崇宁兴学”。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至此,形成了遍布全国州县的学校网络,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分布的范围上,都远远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兴学。②建立县、州、大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县学考生考试升州学,州学学生再根据成绩升入太学的不同舍,成绩上者升上舍,中者升下等上舍,下者升内舍,其余升外舍。③兴建辟雍,发展太学。④恢复医学,创设书画学。⑤罢科举,改为县学取士。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