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模拟试题及答案八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20年4月30日]  【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试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直观思辨的经验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研究处于未分化或独立状态,人们凭经验和直觉臆断来了解学前教育现象。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提出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等口号。该阶段的时间跨度为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前半叶。

  ②实证分析的自然科学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母体学科的成熟,学前教育学步入了实证分析的科学化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普莱尔的系统现象实验法、梅伊曼的学前教育实验法、比奈的儿童智力测验法等。20世纪初,学前教育研究走上了追求自然科学化的道路:将实验法、测量法作为最科学的方法加以推崇。

  ③方法整合的多元化阶段。

  20世纪后半叶学前教育研究者逐步发现自然科学研究走向的实验法、测量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因而以高扬人文精神为特点的质性研究很快形成了强劲势头,并逐步实现了多元方法的融合。

  35、试述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选择的条件。

  (1)质性研究一般适合用于下列研究:

  ①不成熟的概念,这些概念明显地缺乏理论基础,带有偏见,甚至是错误的。

  ②一些理论的内涵是不精确的、不适合的,带有偏见,甚至是错误的。

  ③为发展理论需要探索和描述的现象。

  ④事物的性质不适宜量化。

  此外,质性研究问题一般为不熟悉的、探索性的问题,有模糊广泛的背景,或探求研究问

  题的意义比数量更重要,研究问题是意外发现的或较为独特。

  (2)量化研究选择的条件:量化研究一般是确定研究问题后,事先形成假设,然后设计特定的程序来检验假设。质性研究则是悬置先人的假设以及研究者的先知先见,以自然的态度进入研究情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相关资料,在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假设,即质性研究假设是在归纳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而不是研究前的演绎推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36、夏季来临,某幼儿园老师李莉实施每天午餐后给中班全体12名儿童喝一小碗水的计划,结果发现儿童在午休时入睡快了,睡不着的儿童少了,所以李老师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儿童午餐后喝水有助于午睡。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该实验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还是真实验设计。

  (2)李老师采用的是哪种设计模式?分析其设计特点。

  (1)该实验属于前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具有实验设计的基本成分,但缺乏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效度很差,又称非实验设计。案例中的实验设计对许多问题难以作出解释,除了午餐后给儿童喝水外,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周围环境变安静了,天气热,消耗大,容易疲劳;儿童午休时老师一直在旁监督;儿童逐渐成熟,自觉遵守纪律,等等。实验中对上述因素均未研究,就很难下结论说午休状况的变化一定是午餐后喝水引起的。

  (2)该实验采用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只有一组被试(中班12名儿童),只给予一种实验处理(午餐后喝一小碗水),只有一次后测(午睡效果),并且后测的结果就是实验处理的效应。这样的实验设计,既不对无关变量作控制,又不随机选择被试,所以很少被采用。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