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模拟试题及答案四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20年4月30日]  【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1、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周密地了解教育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现实状况,弄清存在的问题或成绩及其可能的原因,通过调查到的大量事实,概括出教育的规律性,探求发展趋向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亦称间接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22、文摘性综述

  文摘性综述:是一种常见的课题研究综述形式,指对文献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反映的内容比目录性综述要具体,但对信息不加以分析、评论,只是将收集的文献论述问题予以归类,并简单描述。如在某些问题上,研究者如何论述,提出什么观点,其他研究者是如何论述的,等等。

  23、横向设计

  横向设计:是形式化的研究设计类型之一,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24、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效应:是指观察者对收集的数据或文字信息的效度或信度有着负面影响的学问。

  25、学前教育访谈研究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受访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回答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其基本的研究方式就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好调查研究的问题,由访谈人员探访受访者,面对面逐一向其提出问题,让其口头回答,通过记录、整理和分析受访者提供的口头资料来探讨和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6、系统随机抽样

  系统随机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某种顺序排列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间隔的大小视总体与样本数量的比率而定)。

  27、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广义的实验设计指进行一项实验研究的整体设计。狭义的实验设计指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被试分配形式和实验变量介人或控制的形式。

  28、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对于数据变异性即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一组统计指标。常见的差异量数有标准差或方差、全距、四分差、平均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简述好的研究问题的基本特征。

  ①研究问题是可行的、可通达的。

  ②研究问题是清楚的、明晰的。

  ③研究问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④研究问题是符合伦理、道德的。

⑤研究问题有新颖性、创新性
30、简述文献检索的过程。

  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载体类型、时间跨度及地域界限等。

  ②确定检索工具的检索标志,一般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条件,在自身所熟悉的检索工具和能把握的信息源中查找文献。

  ③确定检索的途径与方法,根据文献的既定标识。即文献的外表特征(如作者名、文献名、相关的代码等)或内容特征(如分类目录、主题词等)进行查找。

  ④根据检索线索,找到文献的馆藏,索取所需文献。

  31、简述教育研究中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

①从测验本身来看,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测验的同质性;
测验的区分度.测验变量的性质,测验的形式;被试的差异性。

  ②从被试的角度来看,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身体健康状况情绪紧张、疲劳;人的

  记忆波动;对测验形式的了解,施测的环境条件;具备其他有关知识;对测定内容的熟悉尽情况。

  32、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条件。

  ①应具备研究的动机、目的与问题。

  ②应具有丰富的文献基础,进而使自己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行动”是自觉的,而非仅凭“经验"解决问题,也绝非“跟着感觉走”。

  ③应建立系统化并且真实、丰富的档案文件及数据记录,尤其是应具备研究参与者在行动过程中“变化"(或相关)的清晰文件数据。

  ④应具备系统化的资料收集过程及方法。

  ⑤应完整呈现行动研究的过程。

  33、简述质性研究中的理论。

  质性研究中的理论是指在原始资料中提取出来的,适用于特定情境中解释特定社会现象和实际的语言表述,其一般包括前人的理论、研究者自己的理论与资料中呈现出的理论几个方面。经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初步分析与深入分析,质性研究资料分析要进入理论建构的阶段。在质性研究中,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路线,通过归纳分析逐步产生理论。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