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经济思想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8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章节试题及答案:第十五章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11月14日]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C; 4.D; 5.D; 6.A; 7.B

  二、思考题

  1.法国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法国经济自由主义是随资产阶级一起产生、兴起的一种经济思潮,其基本要求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

  2.何谓“经济和谐论”?

  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的,掩盖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一种庸俗理论,主要代表为巴师夏、凯里等。这一理论断言,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利益是和谐的,资本主义发展不仅有利于资本家,并能使工人生活提高。这一理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后公开为资本主义辩护的。

  3.简述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

  (1)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动机

  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动机,是认为他以前的东西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经济和谐论”要弥补这个不足,从正面阐述资本主义制度是自然和谐的,因而是合理的。

  巴师夏认为只有通过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实现这种和谐,而这种和谐又反过来成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动力和源泉。

  (2)“经济和谐论”的中心思想

  “经济和谐论”的中心思想,是认为在私有财产制度不受侵犯及经济自由主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各种经济个人、经济单位、各阶级间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与协调的。劳资之间、土地所有者与社会之间都是和谐的。

  (3)“经济和谐论”的方法论

  在方法论上,巴师夏采用古典学派把社会区分为“人为社会”和“自然社会”的观念,来论证其“和谐的体系”。他论证说,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和谐的。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制度下,通过社会内部自然规律的支配和调节能够达到这种和谐。

  (4)“经济和谐论”的人性论依据

  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他的人性论依据。他借用斯密关于人具有“利己”和“利人”本性的说法,认为两者是不矛盾的,人在经济活动中虽然主要是“利己”的动机在起作用,但“利他”也是同时存在的,在上帝的神奇威力下,能够达到“和谐”的最终结果。

  (5)“经济和谐论”的经济学依据

  “服务价值论”是“经济和谐论”的理论基础。交换需要估价,比较“服务”就是确定价值。巴师夏认为,通过“交换”,才能显示价值,衡量价值,使“交换”成为现实的存在。资本主义下的服务是平等互利的,因此一定是等价和公平合理的。这样,巴师夏就“证明”了有等价交换,就有“经济和谐”。

  巴师夏认为,“交换”是“经济和谐”的出发点。人的本质在经济上表现为需求(欲望)。努力满足欲望,就是经济活动的动力,要实现它,就要人付出努力。但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欲望无穷,努力有限。于是,上帝便安排了“交换”来克服这种矛盾。交换的对象即“服务”。交换可以免除相应的努力。他认为,没有交换就没有社会。从经济的观点来说,“社会”的同义词就是“交换”,而“交换”就是“政治经济学”。

  巴师夏认为,交换的社会会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资本主义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状态。而社会的祸害,就根源于人们对交换制度的和谐性缺乏认识,以及没有充分实现自由交换。

  (6)“和谐论”的分配制度

  巴师夏认为,工资体现了互相服务,是对工人努力的报酬,因而不存在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指挥、监督劳动的工资(企业主收入)。地租是对土地所有者最初改良土地所投下的资本支付的报酬。投下资本,就是提供服务,就是延缓消费,就应该得到报酬。这里,他事实上并没有证明地租的合理性。

  他认为资本是一种物品,是交换和服务的必要条件。资本源于“预见、智慧、节约”。使用资本就是推迟享受,转让服务,理应获取报酬。他把资本叫做“延缓”。利息的合理性在于对转让服务和牺牲的报酬。

  他认为,资本家的利益会越来越差,劳动者的利益会越来越好。这样,经济和社会就会自动趋向“和谐”。

  (7)“经济和谐”论的基本性质

  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的基本性质,主要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三、填空题

  1.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地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

  2.经济自由主义,英国,法国

  3.资本主义制度

  4.人性论依据,服务交换论

  5.交换

  6.利润

  7.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