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经济思想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8年自考《经济思想史》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11月13日]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D; 7.C;8.C; 9.C; 10.B; 11.D; 12.B; 13.A;14.D; 15.C; 16.C; 17.B; 18.D; 19.C;20.B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他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

  “斯密教条”的错误从根本上说,在于丢掉了社会总产品或总价值中的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部分,因而混淆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混淆了社会总产值与国民收入,混淆了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也混淆了资本与收入。这不仅堵塞了正确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道路,而且对后来的经济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评分标准

  本题共6分,上、下自然段各占3分。均采意给分。

  只要指出“斯密教条”是指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决定(或

  构成)价值,或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有收入决定

  价值之意,均可给3分。指出“斯密教条”(或“斯密信条”)的根本

  错误在于丢掉了生产资料(可写为不变资本,或者C)部分,均可

  给2分。进一步说明“斯密教条”对分析再生产问题产生了不良

  影响,可给1分。

  22.参考答案

  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都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缺陷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危机理论,但是,马尔萨斯的立场主要是为以地主阶级为主的所谓“第三者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辩护的,而西斯蒙第的立场则主要是为小生产者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合理性辩护的。

  评分标准

  全题6分,以下各个要点各占2分。各要点均采意给分。

  (1)凡指出马尔萨斯和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是批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缺陷的,都可给2分。

  (2)只要指出马尔萨斯代表地主阶级,或工人与资本家之外的“第三者(种)阶级”,或只消费不生产,只购买不出售的阶级,或者类似提法,均可给2分。

  (3)只要指出西斯蒙第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或立场,或社会制度,或类似提法,都可给2分。

  23.参考答案

  重商主义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早、晚期重商主义都认为,一切经济生产和政策主张都是为了攫取金银,增加财富;在政策主张方面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产,保护和发展对外贸易。

  两者区别在于:

  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货币差额论”。即主张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保证从国外进口金银,并严禁金银出口和货币外流,以利于金银的积累;

  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表现为“贸易差额论”。即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产,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鼓励输出,限制输入,强调多卖少买。

  评分标准

  本小题共6分,均采意给分。

  其中,明确使用“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可给1分。

  只要说明早、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国家干预,攫取金银、货币之意,即可给1分。

  只要说明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可给1分;只要说明早期重商主义主张控制货币(或金银)流向,可给1分;只要说明晚期重商主义主张“贸易差额论”,可给1分;只要说明晚期重商主义主张控制贸易流向、外贸顺差、多卖少买之意,均可给1分。

  24.参考答案

  “萨伊定律”是萨伊销售论的核心内容,它认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总会趋向于相等和均衡。

  其内容要点有三个:

  (1)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机制,会使商品生产达到供求平衡。

  (2)利率能自动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使储蓄与投资相等。

  (3)买卖只是商品之间的交换,货币只是暂时性的媒介。

  评分标准

  本题共6分,均采意给分。

  说明三个内容要点的,每个要点给2分。其中第一个要点应强调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或“功能”。

  25.参考答案

  庞巴维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消费品的价值决定问题上,庞巴维克认为,决定物品价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一件物品的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在关于价值总量的计算问题上,庞巴维克也同意以边际效用乘以物品单位数。边际效用(最小效用)是主观效用量的衡量尺度,它的大小决定财货价值的大小。

  评分标准

  本题6分,按以下要点给分,各要点均采意给分。

  (1)说明物品的价值是由边际效用量决定的,给4分。

  (2)说明价值总量的计算方法,给2分。

  三、论述题

  26.参考答案

  基本观点:李嘉图在这里说明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1)李嘉图认为,在各国生产条件的对比中,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条件下,会有一种产品的生产相对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2)在这种情况下,交换双方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找到合理的位置,不必受限于绝对优势的条件,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3)交换双方都能在交换中获利,如材料中所给的例子。

  历史贡献:李嘉图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比较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提出了具有科学合理因素的国际贸易理论。

  局限性:李嘉图的理论丢掉了国际交换关系中的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扩张的欲望。

  评分标准

  此题满分15分,其中:“基本观点”12分;“历史贡献”2分;

  “局限性”1分。

  评判时可不依“基本观点”中三点计分,只要说到“基本观点”中涉及的内容即可相应给分。本题着重由所给材料出发进行分析并说明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思想,在分析中用其他假设例子说明也可以。本题不要求进行具体计算。

  27.参考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均衡价格论,认为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所决定。因此,马歇尔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说明价格。马歇尔引进边际效用论来说明需求的决定变动趋势。他认  为,人们需要商品是为了通过消费取得效用,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人们的需求变动规律。  马歇尔知道,边际效用是购买者主观愿望和估计的表现,无法直接衡量,因此,他用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愿支付的货币来间接衡量,即用价格衡量,这种价格称为需求价格。他以需求价格代替需求,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变成“边际需求递减规律”。

  这样,马歇尔提出需求的一般规律:需求的数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马歇尔还列出了需求表,来说明买者在不同价格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并在该表基础上画出了一条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该曲线是负斜率的,表明对商品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马歇尔对需求决定和变动趋势的论述引进(或继承)了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效用理论。马歇尔的发展在于:①用货币衡量边际效用,把需求转变为需求价格,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变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②运用数量分析方法采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的形式说明需求规律。

  评分标准

  此题满分为15分,无论考生以何种形式回答出以下各点,均可采意给分。

  (1)说明马歇尔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说明价格,无论此点在答题中何处出现,均可给1分。

  (2)指出马歇尔用边际效用论说明需求,并说明需求与效用有密切关系,给3分。

  (3)说明用货币衡量边际效用,把需求转变为需求价格,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转变为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给4分。

  (4)说明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动的需求规律,其中文字叙述、需求表、需求曲线这三种形式均要提到(但不要求画表或曲线)给4分。

  (5)关于“继承和发展”的部分共3分。其中,“继承”部分1分;“发展”部分的两点各给1分。如果考生没有答出或没有答全上述两点“发展”,但答了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也可酌情给1分。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