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经济类 >> 货币银行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货币银行学》章节习题及答案:第10章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6月26日]  【

  五、简答题

  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答: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

  二是可控性,央行可以较有把握地将选定的中介目标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

  三是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2、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对整体宏观经济产生影响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等。

  除了上述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外,中央银行还可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不同时期的具体需要,运用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这其中,既有直接的信用控制,也有间接的信用控制。直接的信用控制具包括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等;间接的信用控制包括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

  3、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答:

金融调节阶段 金融作用于经济阶段   图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央行通过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一般地说,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将对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经济变量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而这些经济变量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由于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如货币政策操作得当,则其最终结果将是达到其预定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4、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答:

  货币政策传导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在理论上,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2)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半左右。在我国由于金融体制和传导机制有着不同的特点,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较短,大约在 2~3个月后作用最为显著。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若时滞短,货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效应较快的有所表现,那么货币当局就可根据期初的预测值,考察政策生效的状况,并对政策取向和力度作必要的调整,从而使政策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若时滞长,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在较长的时间,比如两年后产生,而在这两年内,经济形势会发生很多变化,那就更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是否实现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

  1、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

  (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2)如何调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超额准备金增加→可贷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超额准备金减少→可贷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

  (3)效果: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3)效果

  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如何调控:

  中央银行买入证券→基础货币投放→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成倍扩张→中央银行出售证券 →基础货币回笼 →信贷规模收缩 →货币供应成倍紧缩

  (3)效果: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a、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b、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c、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答: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是利率,即M→i→I→Y。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指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两个中间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则货币政策将无效,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即M → Y。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