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新闻事业史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8月13日]  【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章节复习题: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第三章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康有为是怎样倡议办报的?

  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主张维新变法的人迅速聚合,形成一个派别,登上了政治舞台。 报刊成为它的舆论工具。由此,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政党(团体)报纸,并开创了政治家办报 的先河。 维新派的发起者和领袖是康有为。他于1879年游历了上海、香港,对西方国家情况开 始有所了解,又目睹列强侵略和清王朝腐败的现状,因此深有感触。1888 年,他在北京参 加顺天乡试时,写一封5000字的上皇帝书,要求“变成法,通下清,慎左右”,以救亡图存。 这是康有为第一次上书皇帝。在顽固派的干扰下,这封信没有递上去,但在一些人中传诵, 康有为获得了同情与称赞。1891年,他回广州办“万木草堂”。在讲演的同时,他撰写了《新 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作为维新变法主张的理论依据。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失败后于1895年4 月17 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于是康有为第二次上书皇帝。在具体建议中康有为陈述了办报的必要性。他写道:“近开报馆,名曰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小之可以观物价,琐之可以见土风。清议时存,等于乡校,见闻日辟,可通时务。外国农业、商学、天文、地质、教会、政律、格致、武备各有专门,以为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与铁路开垦实相表里;宜纵民开设,并加奖励,庶裨政教。”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其中的思想明显源于西方,但对当时的中国是切实可行的。

  5 月29 日,他又写了一封长达13000 字的上皇帝书,内容与“公车上书”相似,只是 强调了变法的紧迫性。这是第三次上书。

  6 月23 日,康有为写了第四封上皇帝书,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表明了他 的政治要求。这封信中有“设报达聪”的建议,他写道:“宜令直省要郡各开报馆,州县乡 镇亦会续开,日月进呈,并备数十副本发各衙门公览。虽乡校或非宵旰寡暇,而民隐咸达, 官匿皆知。”他还建议购买各种外国报纸,如《泰晤士报》等,“令总署派人每日译其政艺, 以备一览,并多以印副本,随邸报同发,俾百僚咸通悉敌情,皇上可周知四海。”由于顽固 派的阻挠,这封信没有递上去。

  此后,康有为就着手办报。同年8月17 日,《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2.维新派有哪些著名报刊与报人? 《万国公报》,1895年8 月17 日,北京,双月刊,格式与京报相似,木刻雕版印刷,雇卖京报者随宫门抄免费赠送给京师。经费由康有为筹措,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1895 年11 月就是强学会成立。该会决定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出版,作为维新派第1家正式机关报。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6 日,北京,双月刊,木刻活字印刷,强学书局发行。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笔。与《万国公报》不同的是,《中外纪闻》除论说外,还有中外新闻, 有译自外国报刊的,也有采用国内报纸的。陈炽、袁世凯、张之洞等官员都捐了款。由于受 到顽固派的抵制,光绪皇帝于1896年1月20 日政令查封京师强学会,禁止它的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仅出版10个月又5天。 《强学报》,1896年1月12 日,上海,5 日刊,铅字排印,由康门弟子徐勤、何树龄主 编。该报认为,报馆有“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的作用,这也成为该报的办报宗旨。1 月25 日,张之洞下令停办《强学报》。《强学报》由此终刊,只存在了10多天,共出3期,其中第3期未面世。《强学报》虽然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 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因为,《强学报》已不是一般地作空泛议论,而是在推 动维新变法的实现。 《时务报》、《湘学新报》、《渝报》、《国闻报》

  3.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1)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维新成员的推动,以及一些倾向维新变法的政府官僚对国人办报的赞同与支持,一起推动办报。

  (2)意义: ①两个突破,即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 ②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报刊,都由此发端。 ③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

  (3)特征:全国性、多样性、进步性等。

  全国一些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创办报刊,但尚未形成全国网络;有综合性的时事政治 报刊,也有商业报刊、文艺报刊、科技报刊等,但数量不多,特色不鲜明;宣传变法自强, 介绍新知识,表现了爱国热情,发挥了启蒙作用,但还没有“唤起民众”。

  4.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去塞求通”,想用资本主义思想去“通”开封建主义思想之“塞”。 (一)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 1. “报馆有益于国事”。……维新派人士的共识……

  2. “去塞求通”。……我国最早用“耳目喉舌”来形象化地表述报刊的功能与作用的论 述。 (二)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 1.报刊性质多样。他说:“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党报”的见解。 2.报馆的“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论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三)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 ……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不能以牟利、媚权贵、悦市人为宗旨,而应“以 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曰思想新而正”,不能用“人人所已知者”和“前人所已言者”来敷衍读者,而应“取万国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三曰材料富而当”,要使读者“具备全世界之知识”,“阅一字得一字之益”;“四曰报事速而确”,要“重时事”,“知今为最要”。 (四)关于舆论的论述 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国民多数之意见”,但它又是无形的,报刊成为它的代表。可以“造舆论”。…… 5.什么是“新文体”?它有何特征?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