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中国文化概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3章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9月15日]  【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章节试题及答案:第13章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一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

  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公忠”的道德精神。

  2 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对于协调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道德精神。

  3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道德义务。

  4 中国传统道德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道德精神,那就是主张人们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情况下,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和爱国爱民、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君子”作为一切有道德进取心的人们心目中的理想道德人格。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这种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的思想,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仁”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它在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什么地位?试对中国伦理的“仁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进行文化比较。

  1 “仁”德的基本内涵:“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其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地位: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 中国伦理的“仁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文化比较:

  A 本质区别的,其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肯定竞争。“博爱”是在肯定竞争基础上对竞争的规范和对弱者的关爱;而“仁爱”本身并不包含肯定竞争的因素,是在安排好等级和秩序基础上的相互爱护,是对等级制度的一种维护手段。“仁爱”这个词本身就表示有以上对下的这种姿态,体现了是一种无原则的退让、安抚或妥协,这事实上是对竞争的一种回避,是对规则的一种回避,是人治的理论而不是法制的理论。

  B 内容区别,“仁爱“的意义更宽泛,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博爱“首先是作为恩赐的神爱,第二方面是人对上帝的爱,第三是人对自己同类关怀。

  C 在中国,“博爱”的出处很明确:韩愈的《原道》第一句就是“博爱之谓仁。”这说明这俩者虽然有区别但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联系的。

  四“孝悌”之德对民族的发展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在21世纪,它是否还具有合理的道德价值?

  1 传承传统,维护家族稳定和促进繁衍,保持文化的可持续性而不至于断层,巩固族群的同一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保守,顽固,不容易接受开放的文化与文明的缺点。

  2 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

  3 “孝悌”思想史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你爱你的中国社会,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

  4 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5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6 在变化的社会中保持持久的存在价值。

  当今社会所讲的和谐,其渊源就来自于孔子的“孝悌”思想

  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讲“诚信”?

  1 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发扬诚信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诚信的缺失和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隐患,企业信用之差已经使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2 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有建立在诚信道德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作为保障。

  3中国传统文化关于诚信的思想理念,是我们今天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时必须利用的重要道德价值资源,我们应当挖掘、保护并珍惜这一现在有可能日益走向稀缺的道德资源。

  六 什么是“礼”?它有哪些伦理道德内涵?

  1 礼: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礼教”;

  作为待人接物的姓氏,谓“礼节”、“礼仪;”

  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

  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2 伦理道德内涵:“礼”的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体秩序对个体的意义,要求个体服从并服务于整体。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