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文化管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文化管理学》章节复习:文化事业管理概述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1月18日]  【

  2017年自考《文化管理学》章节复习:文化事业管理概述

  1、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是一种以提升人们精神生活为目的的特殊产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是以文化为实体,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并且耗费一定成本的物品或服务。

  2、文化产品按照公共性的不同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3、公共物品一词最先见于西方经济学论著。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有如下两个特征:①非排他性。②非竞争性。

  4、有学者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有无,把物品分为四类:①纯公共物品,它同时兼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②具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可收费物品;③物品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我们称之为公共资源;④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纯私人物品;在这四类物品中,可收费物品和公共资源可统称为准公共物品。

  5、私人文化产品可通过竞争市场予以提供,而公共文化产品和准公共文化产品则需通过政府或由政府主导的机制提供。

  6、公共文化产品一般分为两类:①是消费者无需支付费用或支付低于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的费用就可以消费的产品。②公共产品虽然也能够由私人提供,但由于其关系到国际民生或国家命脉,而不能交由私人提供。

  7、准公共文化产品与垄断竞争行为:准公共文化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竞争性产品之间的一个概念,它有很大的需求弹性,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必须通过有偿交换手段才能获得,消费者对这类产品消费不会产生“搭便车”的问题,因而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不必由政府来经营。与准公共文化产品相对应的就是其产品的提供者-垄断竞争型文化企业,对这类文化企业应该实现政府分开,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推动其充分参与文化市场的竞争。

  8、竞争性文化产品与竞争性行为:竞争性产品是应该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进行生产的产品,其产品数量众多,价格自由浮动,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具有完全的需求弹性,不存在“搭便车”问题。

  9、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双重属性:①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商品属性:首先,它是一种劳动产品,生产过程中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次,文化产品具有商品属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也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社会属性。③正确认识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双重性: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是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必须强调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和本质规定,而且也是文化意识规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合乎逻辑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10、文化事业的概念分三个层次:①泛指整个文化,像我们通常使用的“发展文化事业”即发展整个文化。②指文化产业相对的整个文化事业,包括公益文化和部分亚文化事业,特点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其他投资人为辅,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要,而不是营利。③指文化事业单位(所谓文化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独立的社会组织。)

  1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分①孙是炎认为:主体、目标取向、运作方式、资金来源和组织形式不同。②白志刚认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好像是雌雄异体的两棵果树。③原新安、黄开均认为:按照公共支出理论的要求,结合文化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作用,可以把文化事业单位分为:公益类、半公益类和经营类三大类,分别实行不同的财政管理体制。④李江帆认为都属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直到2000年10月才第一次在中央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

  12、文化事业:是指人们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等领域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广义的文化事业既包括文化产业,又包括无法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益性文化事业。)

  13、文化事业的特征:①公共性。②多样性。③超前性。

  14、发展文化事业的意义: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培育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是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有力保障。

  15、文化事业管理的含义: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包括宏观文化行政和微观文化管理两方面。在宏观层面的表现为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以文化法律和法规为基本依据,微观层面表现为文化事业单位对自身的文化经济活动的管理。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