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教育类 >> 课程与教学论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7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1章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5月17日]  【

2017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章节习题:第1章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探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问题

  3.一般认为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1918美国著名学者博比特出版的《课程》。

  4.1923年,美国另一著名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理论也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5.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社会效率运动”。

  6.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的发展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指定。

  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这样,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

  7.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

  (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

  (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

  (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

  (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

  (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8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区别:

  (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课程开发的方法为“活动分析”。

  “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

  9.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1)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程度。

  (2)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的依据,课程目标与人类生活、儿童发展、学科知识有内在的联系等,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1)把教育与课程视为准备成人生活的过程,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儿童价值的忽视。

  (2)把教育过程等同于企业生产过程,把教育的科学化视为“效率取向,控制中心” 的“泰罗主义”管理模式运用于教育的过程,这样学生就成了“学校工厂”加工的“原料”这种观点不仅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也不可能实现教育真正的“科学化”。

  (3)“活动分析”或“工作分析”的课程开发程序把课程开发过程视为机械的“课程工程”,从而导致了课程开发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现象的出现。

  现在看来,这种课程开发过程的科学化水平是很低的,并未真正把握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

  10.拉尔夫.泰勒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1934年,他出版了〈成绩测验的编制〉一书,从而确立了“评价原理”。1949年,他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他的“评价原理”和“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因而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首页 1 2 3 4 5 6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