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 >> 物理模拟题 >> 广东物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28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5日 ]

  14.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

  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空气湿润 和 气温在0℃以下 .

  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想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

  (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答: 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霜 .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物理学方法.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设计实验要结合题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15.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弟弟一起到海水浴场玩耍.

  (1)路上,买了两只冰糕.弟弟发现小明的冰糕纸袋上结着霜,而自己的则是细小的水珠.

  小明向他解释:纸袋上结的霜是 空中的水蒸气 发生 凝华 现象造成的,而水珠是发生 液化 现象的结果.小明进一步解释:吃冰糕时,冰糕发生 熔化

  现象,要从人体 吸收 热量,从而人感到凉爽.

  (2)弟弟赤脚跑到水中,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不热.这是为什么?小明也不解释,而是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带回家和弟弟一起进行了探究.

  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让太阳光同时照射,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实验探究中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质量 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一般 不同 .

  小明告诉弟弟,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 比热容 这个 物理量.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物体是什么状态,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形成 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2)此实验中水和沙子所取得质量相同,属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水和沙子同时接受阳光照射,照射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就相同,观察表中数据可得结论.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解答: 解:

  (1)霜是固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吃冰糕时,冰糕会吸收热量熔化成液态,从而人感到凉爽.

  (2)因为在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上了100g的水和沙子,所以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让太阳光同时照射说明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表中被阳光照射相同的时间时水和沙子各自升高的温度,即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能力的不同,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故答案为:(1)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液化;熔化;吸收;(2)质量;不同;比热容.

  点评: (1)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能力.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2)考查了比热容特性的探究,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右图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 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 ,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

  又变成 小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到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吸热过程.

  (2)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实际,提出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个措施.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利用题目中告诉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结合物体变化的定义,确定是哪种物态变化.

  (2)将第一问中的物态变化与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熔化、汽化、升华这三种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3)联系生活实际,得到节水措施.

  解答: 解:(1)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水蒸 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和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是熔化现象.

  (2)吸热过程是蒸发和熔化;

  (3)用了水龙头后,要随关好,一水多用,洗菜、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

  故答案为:(1)四种物态变化分别是蒸发、液化、凝华、熔化;吸热过程有蒸发和熔化;

  (2)一水多用;随手关好水龙头.

  点评: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思考时才有目的.如第一问中,题干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多种,而要填写的物态变化是文中划线处所涉及的物态变化.

  17.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冰,玻璃上冰花图案各异,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房间里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玻璃后放热结成的冰,也就是说是凝华而成的.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有的窗缝里有风进来,风大、风小情况不同;有的玻璃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干净、有的脏,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分布不均了,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非常漂亮.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冰花在玻璃的 室内 (填“室内”或“室外”)表面.

  (2)与冰花的形成有着相同物态变化的是 霜 (a.霜 b.雾 c.露 )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

  霜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

  雾和露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

  解答: 解: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冰花.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

  故答案为:(1)室内;(2)霜.

  点评: 掌握生活中云、雨、雹、霜、雾、露、雪的形成过程.

  18.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如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人们就说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于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请你回答:

  (1)霜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凝华 .

  (2)请你根据短文,说明“霜”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气温在0℃以下;第二,空气湿润(空气中有水蒸气) .

  (3)文中谈到:初冬的夜晚,在地面或树木、植物的枝叶上出现小晶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下霜了”,意思是说“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不科学.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霜”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人们常说的“下霜了”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一般发生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

  解答: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

  (2)只有当气温骤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才会凝华为冰晶﹣﹣霜;

  (3)霜是在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形成固态的小晶体.故不是从天上降落的;

  故答案为:(1)凝华;(2)第一,气温在0℃以下 第二,空气湿润(空气中有水蒸气);

  (3)不科学.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冬天的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地面上迅速凝华形成固态的小晶体,即“霜”.“霜”不是从天上直接掉下来的,人们常说的“下霜了”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物态变化的形成条件(温度变化)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