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 >> 物理模拟题 >> 广东物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28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5日 ]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1.电冰箱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

  (1)冰箱冷冻室的内壁上会结一层厚厚的霜,形成霜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凝华 ,这一过程 放出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图所示是电冰箱的三脚插头和插座.插头上标有字母 E 的导线要和冰箱的金属外壳相连;冰箱正常工作时插头上标有字母E、N 的两脚间的电压是 0 V.

  (3)某冰箱的输入总功率为140W,如果该冰箱压缩机每天工作8h,那么每天的耗电量约是 1.12 KW•h.请你写出一条使用冰箱时节约用电的具体措施. 少开冰箱门 .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电功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是放热的.

  (2)三孔插座中,上面的 接地线,左面的接零线,右面的接火线,简称“上地、左零、右火”,地线和火线间的电压是0V;

  (3)已知电冰箱的功率,利用公式W=Pt就可以计算出耗电量;当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压缩机停止工作,当冰箱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电冰箱又开始工作;

  解答: 解:(1)冷冻室的内壁上附着一层白色的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物质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2)三脚插头的E号脚与用电器外壳相连,当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时,三脚插头的E号脚与三孔插座的E号相连,使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通,这样若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外壳万一带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防止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E、N脚分别连接电路的地线和火线,两脚间的电压是0V.

  故答案为:E,0.

  (3)电冰箱每天工作8h,消耗的电能为W=Pt=0.14kw×8h=1.12kwh;

  根据冰箱的工作特点知,当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停止工作.当冰箱内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电冰箱又开始工作,所以尽量少开冰箱门,防止它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12,少开冰箱门.

  点评: 本题结合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考查了电学、热学的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2.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就是高空中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儿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儿周围出现了“白气”,其中的形成“白气”是因为水蒸气 遇冷 发生 液化 而形成的.

  (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主要是烟尘起到了 水蒸气凝结核 的作用.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华.

  解答: 解:(1)由题中“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可见云带的形成过程主要是液化,与雾的形成过程相同;

  (2)炎热的夏天气温较高,冰棍儿周围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儿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白气”;

  (3)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空气中存在大量烟尘,成为水蒸气液化的凝结核,从而使水蒸气更容易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上面形成雾.

  故答案为:(1)液化;(2)遇冷;液化;(3)水蒸气凝结核.

  点评: 此题考查了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正确的判断前后物态及知道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水蒸气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凝华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 空气湿润 和 气温在0℃以下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

  (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设计实验要结合题意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