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 >> 物理模拟题 >> 广东物理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广东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7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15日 ]

  7.(2015•静安区二模)在原子中,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 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是一道基础题.

  8.(2015•崇明县二模)原子核的组成是由(  )

  A.质子和中子 B.质子和电子 C.电子和中子 D.核子和电子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理论,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饶核做圆周运动.后来的研究表明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据此回答问题.

  解答: 解: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构成问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9.(2015•长宁区二模)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解答: 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相关基础知识,题目的难度很小,记住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解决此题.

  10.(2015•乐至县模拟)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课后自己整理的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占据了原子的大部分空间

  B.光导纤维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

  D.核电 站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光纤通信;核裂变;太阳能.

  专题: 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2)光导纤维是利用频率比较高的激光来传递信息的.

  (3)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

  (4)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链式反应工作的.

  解答: 解:A、原子核在原子中占据很小的空间,故A不正确;

  B、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故B不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太阳能的产物,故C正确;

  D、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链式反应工作的,这是利用核裂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光纤通信、核裂变以及太阳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1.(2015•闵行区二模)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学家是(  )

  A.汤姆逊 B.卢瑟福 C.牛顿 D.奥斯特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

  专题: 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根据对各位科学家在科学上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 解: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是首先打破“原子不可再分”的科学家,故A正确.

  B、卢瑟福发现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

  D、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科学史的有关知识,了解掌握科学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12.(2015•东海县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空隙

  B.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的小球可能不带电

  C.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质子

  D.木香花开的季节,走近花园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 之间存在引力

  考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 (1)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有间隙,之所以水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斥力的作用;

  (2)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之间可 以相互吸引;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高速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扩散现象.

  解答: 解:A、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而不是因为水分子间没有空隙,故A错误;

  B、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了负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因此吸引的小球可能不带电,故B正确;

  C、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电子,不是质子,故C错误;

  D、木香花开的季节,走近花园就能闻到扑鼻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原子的结构特点,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以及带电体的性质等,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