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福建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11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20日 ]

  1.(2分)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鉴别题目,做题时注意从题目中找出反应的典型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

  解答: 解: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顺利鉴别,故A错误;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带火星的木条只能鉴别出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有可能熄灭,故空气和二氧化碳不易鉴别,方法不是很好,不能顺利鉴别,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无法鉴别,不能顺利鉴别,故C错误;

  D、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无明显变化为空气,伸入瓶中会燃得更旺为氧气,伸入瓶中会熄灭为二氧化碳.能顺利鉴别,故D适合.

  故选:D.

  点评: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12.(2分)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A. 固态、液态、气态 B. 气态、固态、液态 C. 固态、气态、液态 D. 液态、气态、固态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气态时间隔最大,在液态时间隔较大,在固态时间隔较小.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物体在气态时间隔最大,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的向空间扩散,体积也最大,乙符合;

  在液态时间隔较大,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运动,体积也较大,丙符合.

  在固态时间隔较小,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体积也较小,甲符合.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3.(2分)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向上排空气法 B. 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判断,其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四项.

  解答: 解: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任何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要明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或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性质.

  14.(2分)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变小了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某市政府于去年年底提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目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加强化学污染的防治.以下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

  A. 臭氧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限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列入空气污染物管理检测是NO2、CO、SO2、O3.其余不视为污染物.

  解答: 解: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但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C.

  故选C.

  点评: 即使不在检测范围之内的能够改变大气成分的气体,也要力争减少排放.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大气检测范围会越来越详尽,能够更真实反映空气的质量状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