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福建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6福建中考化学考前专项试题6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5年11月9日 ]

  18.(4分)观察、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①硫+氧气 二氧化硫;②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③碳+氧气 二氧化碳.

  (1)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写出其中两条:① 都是氧化反应 ;② 都是化合反应 .

  (2)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还发现,每一个反应和其它两个有不同点,请写出其中两条:① ①的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②③不是 ;② ②的生成物是固体,①③生成物是气体 .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放热、发光等;

  反应符合“多变一”都与氧气反应,因此它们都是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2)根据反应生成物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可知:①的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②③不是;

  ②的生成物是固体,①③生成物是气体;

  故答案为:

  (1)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是化合反应;③反应条件都是点燃;④都放热、发光等.

  (2)①:①的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②③不是;②:②的生成物是固体,①③生成物是气体.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反应类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能力.

  三、综合应用题(共13分)

  19.(13分)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1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铁架台 ;b 水槽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D .

  (6)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加快反应速率(或作催化剂) .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大量气泡产生 ,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 氧气 .

  (7)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使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小明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请你至少写出三种方案)

  (友情提示:你可从图3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他仪器).

  序号 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回答;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

  (3)根据反应物写成文字表达式;

  (4)根据收集方法判断气体的性质;

  (5)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选择收集装置;

  (6)①根据二氧化锰在该实验的作用是改变反应速率分析;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的氧气分析;

  ③根据反应产物分析;

  (7)根据控制反应物反应速率分析设计方案;

  解答: 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a铁架台,b水槽;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

  (3)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E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气体满足的条件是密度比空气大;

  (5)因为氯化铵与碱石灰是固体,有需要加热,发生装置用A;又因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选择收集装置D;

  (6)①根据二氧化锰在该实验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大量的氧气,所以看到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

  ③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会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说明能产生氧气;

  (7)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或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这样控制过氧化氢的滴加速度即可,或者选用盛装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将连在小袋子上的铁丝穿过橡皮塞并上下抽动,也起到控制反应的速度;

  故答案为:(1)铁架台;水槽;

  (2)B;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A;D;

  (6)①加快反应速率(或作催化剂);②有大量气泡产生;③氧气;

  (7)

  序号 你设计的实验操作方案

  方案一 将长颈漏斗改用分液漏斗

  方案二 选用盛装二氧化锰的小布袋,将连在小袋子上的铁丝穿过橡皮塞并上下抽动

  方案三 将长颈漏斗改用或注射器(合理均可)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全面,既有选择制取装置又有选择收集装置,第(7)小题是对气体制取装置进行改进,优化了仪器的组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首页 1 2 3 尾页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