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首页 | 考试用书 | 培训课程 | 模拟考场  
  当前位置: 中华考试网 >> 中考 >> 中考化学 >> 化学模拟题 >> 全国化学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 】  [ 2019年4月26日 ]
11.在复习时要善于梳理归纳化学知识.以下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性质与用途 B、现象与解释

  (1)CO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钨的熔点高﹣﹣可作灯泡的灯丝 (1)酚酞滴加到某溶液中变红﹣﹣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化学与生活 D、资源与环境

  (1)铝是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浓度极限

  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应大量开采出口创汇

  A. A B. B C. C D. D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和钨的熔点分析物质的用途;

  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

  C、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D、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但要合理开采,因为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来冶炼金属;钨的熔点高﹣﹣故可作灯泡的灯丝,正确;

  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属于盐;故不可选;

  C、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而非铝元素,故不可选;

  D、我国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但要合理开采,让其发挥更大效益,因为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不可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综合,了解相关内容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12.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 B. 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C. 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 D. 反应的生成物不同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分析解答;

  B、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

  C、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和碳分别与氧化铜的反应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

  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综合性考查了一氧化碳和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平时掌握知识一定要系统准确.

  13.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C.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的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D.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

  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

  D、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举出反例即可.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构成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不正确.

  B、碳酸盐与酸反应也能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故不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水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也应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参加反应的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正确.

  D、燃烧等反应也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热量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考查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

  14.下列气体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CO B. O2 C. N2 D. He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也具有还原性分析.

  B、根据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不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分析.

  C、根据氮气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分析.

  D、根据氦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分析.

  解答: 解:A、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也具有还原性,A正确.

  B、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不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B不正确.

  C、氮气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C不正确.

  D、氦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所以常用一氧化碳来冶炼金属.

  1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均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B. 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

  C. 碳酸钠能与酸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进行分析;

  B、金属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

  C、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故二者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故A正确;

  B、金属铝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故B错误;

  C、碳酸钠碱性太强,治疗胃酸一般用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发生反应,以此来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等,不能杀菌消毒,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金属的物理性质、常用盐的用途以及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 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 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 CO可以在O2中燃烧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而表现出CO的毒性;

  B、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CO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和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O是有毒气体,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别;

  D、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CO2.

  解答: 解:A、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是CO的性质而非CO2,故A不正确;

  B、CO既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CO2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B不正确;

  C、CO2和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区别两种气体;且CO是有毒气体,不能采取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别;故C不正确;

  D、CO具有可燃性,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比组成相同、构成相似的CO与CO2的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气体的性质是解答的根本.

  17.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反应的特点分析;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A、反应物中的氧气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

  B、在该反应中,四氧化三钴纳米棒是催化剂,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B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该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C说法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熟练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够根据化学反应分析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等.

  18.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比空气重 B. 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

  C. 都有还原性 D. 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对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判断两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

  B、单质碳在氧气充足时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表现出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夺氧能力;

  D、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解答: 解: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而一氧化碳的密度略小于空气,故A不正确;

  B、单质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两气体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本题的考点,对两气体性质的正确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我要提问】【本文纠错】【告诉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顶部
将中华自考网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中华自考网 | 复制本页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 | 申请链接 TOP
关于本站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站内导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华考试网(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