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练习试题及答案(17)_第4页

   2016-02-11 09:01:24   【

  参考答案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者为肝胆热盛,选龙胆草、栀子可以清肝胆热盛,并清下焦湿邪。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中医认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根据患者的表现,为风寒束表,苔薄白,脉浮,为风寒表证的舌脉象。治法当发散风寒,选A。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9、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荆芥【主治病证】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 ,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白蒺藜:成分] 含挥发油、皂甙,脂肪油、硝酸盐类、树脂、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

  [性昧、归经] 苦辛乎,入肝经。

  [功用] 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处方名] 白蒺藜 刺蒺藜 炒蒺藜 盐蒺藜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保贮]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蛀。

  按:补益药沙苑子又名潼蒺藜、沙苑蒺藜,系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功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与白蒺藜不可混用。

  【该题针对“第五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白僵蚕有散风热止痛之功,治疗咽喉肿痛效果好,这是做这道题目的关键,本患者发热恶风,头痛目赤,脉浮而数是风热外感的表现,所以配合应用桑叶以疏风散热,选D。

  1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紫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鱼蟹中毒。

  1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16、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1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白芷为治疗阳明经头痛的要药,即首选。

  18、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9、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2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第五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柴胡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该题针对“第五章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黄芪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表虚自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等配伍;如表虚易感风寒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

  *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如用于疮疡内陷、或久溃不敛,可与党参、肉桂、当归等配伍;用于脓成不溃,可与当归、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

  *用于水肿、脚气、面目浮肿。配白术、茯苓等。

  升麻【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3 ~9g。

  根据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脘腹隐隐作痛,舌质淡,脉沉细无力,说明脾虚,大便溏薄,一日三行,说明脾虚不能升清,治疗当补脾益气,同时升阳止泻,黄芪配升麻最为合适。

  党参和白术重在补气健脾,而无升提之力,可以使用,但不是最佳

  2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

  题干叙述经常前额疼痛,昨天生气后,眉棱骨痛伴有左侧头部胀痛。为阳明经、少阳经合并症。选用药物的应该两条经脉的引经药都用。

  阳明头痛:白芷 蔓荆子 少阳头痛:柴胡 黄芩 川芎

  2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麻黄配羌活能增强散寒的功效。防风性微温,不长于散寒,兼能胜湿止痛。此题用麻黄配羌活较适宜。

  麻黄【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 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 用于水肿而兼表证,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量用法】 29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注意事项】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

  羌活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龙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

  2、用于风寒湿痹,户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湿散寒,能去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户背肢节疼痛者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作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尽善尽美弱者不宜服用。血虚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防风【性味归经】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应用】

  1. 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伍荆芥、羌活、独活等;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与羌活、藁本等同用;治风疹瘙痒,多配伍苦参、荆芥、当归等。

  2. 用于风湿痹痛。适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常配合羌活、桂枝、姜黄。

  【用法用量】煎服,4.5~9g。

  2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2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