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_儿科学:第十五单元中医相关病证

考试网   2017-02-27   【

  第十五单元 中医相关病证

  细目一:咳嗽

  一、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

  小儿咳嗽的发生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其中又以感受风邪为主,肺脾虚弱则是本病的主要内因。咳嗽的病变部位在肺,常涉及于脾。病理机制为肺失宣肃。咳嗽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可转为内伤咳嗽。

  二、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症状 咳嗽频作,咳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 风寒犯肺,肺气不能通畅,故见咳嗽频作,鼻塞流涕。风寒阻于肺络,津液凝聚为痰,故痰白清稀。本证以起病急,咳嗽频作,咳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

  症状 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风热之邪灼津炼液成痰,故痰黄黏稠,不易咳出。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为辨证要点。

  治法 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 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

  症状 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证候分析 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色黄黏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

  治法 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

  症状 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神乏困倦,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 痰湿从脾滋生,上渍于肺,痰阻肺络,故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痰阻气道,则喉间痰声辘辘。

  治法 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

  症状 咳嗽反复不已,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 肺为气之主。肺虚则气无所主,腠理不密,肺失清肃,故见咳而无力,咳嗽反复不已,自汗畏寒。

  治法 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加味。

  (4)阴虚咳嗽

  症状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肺热伤阴,阴虚生燥,故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

  治法 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细目二:腹痛

  一、腹痛的主要病因病机

  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各种病邪所干扰。六腑以通降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感受寒邪、乳食积滞、脾胃虚寒、情志刺激、外伤,皆可使气滞于脾胃肠腑,经脉失调,凝滞不通则腹痛。

  二、腹痛的辨证分型论治

  腹痛有感受外邪、乳食积滞、脏腑虚冷、气滞血瘀型。

  本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辨证时首先辨气、血、虫、食。

  腹痛属气滞者,胀痛时聚时散、痛无定处;

  属血瘀者,有跌仆损伤或手术史,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剧,局部满硬;属虫积者,有大便排虫史,或镜检有虫卵,脐周疼痛,时作时止;

  属食积者,有乳食不节史,见嗳腐吞酸,呕吐不食,脘腹胀满。

  再辨寒、热、虚、实。

  如疼痛阵作,得寒痛减,兼有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洪大而数,指纹紫者属热;

  暴痛而无间歇,得热痛减,兼有口不渴,下利清谷,小便清利,舌淡苔白滑润,脉迟或紧,指纹淡者属寒。治疗腹痛,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主要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温散寒邪、消食导滞、通腑泄热、温中补虚、活血化瘀。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推拿、外治、针灸等法配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细目三:积滞

  一、积滞的病因病机

  引起本病证的主要原因为乳食不节,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腐熟运化不及,乳食停滞不化。其病位在脾胃,基本病理机制为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停滞不行。

  二、积滞的临床表现

  积滞是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三、积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厌食进行鉴别,厌食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一般无脘腹胀满、大便酸臭。

  四、积滞的分型证治

  1.乳食内积

  症状 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方药 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2.积滞化热

  症状 面色苍黄,食欲不振,腹痛腹胀,低热盗汗,睡眠不安,口中气秽,大便酸臭,舌质红苔黄而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 消乳化食,清热导滞。

  方药 枳实导滞丸加减。

  3.脾虚夹积

  症状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大便稀溏酸腥,舌质淡,苔腻脉细滑,指纹紫滞。

  治法 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方药 健脾丸加减。

  【习题】

  患儿,2岁4个月。平素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乏力食少,近日过食甜点后,进食更少,且稍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舌淡红,苔白腻,指纹淡滞。治疗应首选( )

  A.保和丸

  B.消乳丸

  C.健脾丸

  D.八珍汤

  E.肥儿丸

  『正确答案』C

  细目四:厌食

  一、厌食的病因及主要病机

  脾与胃互为表里,虽各有所司,但相互关联。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化气化血,以行营卫。小儿时期“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过食甘肥厚味,或添加辅食不当,或滥服补品,均可使脾胃受损。

  二、厌食的辨证论治及其他疗法

  1.辨证论治

  (1)脾失健运

  症状 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证候分析 本证为厌食初期表现,除厌恶进食症状外,其他症状不著,精神、形体如常为其特征。若失于调治,病情迁延,损伤脾气,则易转为脾胃气虚证。

  治法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2)脾胃气虚

  症状 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偏稀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证候分析 本证多见于脾胃素虚,或脾运失健迁延失治者,以不思乳食,面色少华,肢倦乏力,形体偏瘦为辨证依据。若迁延不愈,气血耗损,形体羸瘦,则应按疳证辨治。

  治法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方药 异功散加味。

  (3)脾胃阴虚

  症状 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见于温热病后或素体阴虚,或嗜食辛辣伤阴者,以食少饮多、大便偏干、舌红少苔为特征。

  治法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方药 养胃增液汤加减。

  2.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

  (2)中药外治法:

  【习题】

  患儿,2岁。体重11Kg,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食而不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厌食

  B.积滞

  C.疳证

  D.疰夏

  E.泄泻

  『正确答案』A

  一、急惊风的中西医病因

  本病中医称“惊风”,或“抽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疾病。惊风有急惊风与慢惊风之分。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外感六淫时邪皆能致惊。时邪由表入里,郁而化热化火,火盛生痰,痰盛生风,热极生风,而致惊风发作。

  西医按发热的有无分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热性惊厥主要是感染所致,无热惊厥多为产伤、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

  二、急惊风的临床表现

  突然起病,意识丧失,手握拳,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两目发直,眼露白睛,口吐白沫。

  三、急惊风的鉴别诊断

  急惊风应与痫证鉴别。痫证发作时亦有筋脉拘急、四肢抽搐、昏迷,常有反复发作史、家族史,发作后可如常人、不伴发热。脑电图常有特异性癫痫波形。

  四、急惊风中医四证八候

  四证:惊、风、痰、热。惊,指昏谵惊叫、恐惧不安;风,指牙关紧闭、口角牵引、窜视搐搦、项背反张;痰,指痰涎壅盛、深度昏迷或痰鸣如锯;热,指高热谵妄、唇颊掀红、二便秘涩、烦渴饮冷。

  八候: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搐,指肘臂伸缩;搦,指十指开合;掣,指势如相扑;颤,指手足头身动摇;反,指身向后仰;引,指臂若开弓;窜,指两目发直;视,指眼露白睛而不灵活。

  五、急惊风的辨证论治

  1.感受风邪

  症状 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塞流涕,烦躁不安,突然痉厥昏迷,热退后抽痉自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风邪郁而化热,热扰心肝二经,则见神昏、抽搐。本证以风热表证伴一过性神昏抽搐为辨证要点。

  治法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方药 银翘散加减。

  2.温热疫毒

  (1)邪陷心肝

  症状 在原发温热疾病基础上,出现高热不退,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突然肢体抽搐,神志昏迷,面色发青,甚则肢冷脉伏,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见于原发温热疾病(中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温热之邪炽盛,内陷心肝,心神被扰,肝风内动,则见神昏、抽搐。

  治法 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 羚角钩藤汤合紫雪丹加减。

  (2)气营两燔

  症状 病来急骤,高热,狂躁不安,剧烈头痛,神昏谵妄,抽痉,颈项强直,口渴,舌质深红或红绛,苔黄燥,脉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见于夏至之后,春温伏毒或暑热疫毒之邪所致。邪热炽盛,内陷厥阴,故见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神昏,反复抽搐。

  治法 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3)湿热疫毒

  症状 持续高热,神志昏迷,谵妄烦躁,反复抽搐,腹痛拒按,呕吐,大便黏腻或夹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见于夏秋之季,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邪热内迫血络,陷于心肝,见大便脓血,神昏抽搐。本证以高热、神昏抽搐、下痢赤白脓血为辨证要点。

  治法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药 黄连解毒汤加减。

  (4)暴受惊恐

  症状 暴受惊恐后突然抽痉,惊惕不安,惊叫急啼,甚则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大便色青,苔薄白,脉乱不齐。

  证候分析 本证由于小儿元气不足,神气怯弱,暴受惊恐,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则见神昏抽搐或惊惕不安,大便色青。

  治法 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药 琥珀抱龙丸加减。

  六、急惊风的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患儿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被咬伤。

  2.控制惊厥

  (1)针刺法:取人中、合谷、内关、中冲、十宣。

  (2)选用止惊药物:首选安定类药物,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直接静脉注射,速度为每分钟1mg,用后5分钟内生效。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1次。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氯丙嗪:每次1~2mg/kg。

  习题

  1、患儿,女,6岁。喷嚏、流涕、低热,20小时内抽搐3次,缓解期神志清楚,脑脊液正常,既往有反复高热惊厥史。应首先考虑的诊断( )

  A.复杂型高热惊厥

  B.简单型高热惊厥

  C.化脓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隐球菌性脑炎

  【正确答案】:A

  2、患儿,女,4岁。.高热持续3天,神昏谵语,突然颈项强直,两目上视,口吐白沫,手足抽动,四肢厥冷。其宜选方剂是( )

  A.镇惊丸

  B.清营汤

  C.清瘟败毒饮

  D.羚角钩藤汤

  E.犀角地黄汤

  【正确答案】:D

  3、患儿,男,2岁。流涕,喷嚏,咳嗽1天,次日高热,于体温骤升时突发惊厥,查体温40℃,咽喉红赤,苔薄黄,指纹浮紫于气关。其证型是( )

  A.风热致惊

  B.暑邪致惊

  C.温邪内陷

  D.温邪蕴积

  E.邪陷厥阴

  【正确答案】:A

  4、患儿,男,7岁。突然高热,不省人事,抽搐不已,大便化验见脓球成堆,大便腥臭异常,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型是( )

  A.毒邪内闭

  B.温邪内陷

  C.痰食惊风

  D.风热致惊

  E.肝阳上亢

  【正确答案】:A

  5、患儿,男,3岁。初起纳呆,呕恶痰多,腹痛便秘,继之发热,骤然神昏惊厥,痰声辘辘。宜选方( )

  A.紫雪丹

  B.藿香正气丸

  C.香连丸

  D.保和丸合玉枢丹

  E.玉枢丹合六神丸

  【正确答案】:D

  6、患儿,女,2岁。素不欲食,强迫进食则脘腹胀满,面色少华,大便不畅。应首先考虑的证型是( )

  A.脾失健运

  B.脾胃气滞

  C.脾虚夹积

  D.胃失和降

  E.肝郁脾虚

  【正确答案】:A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