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8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第三单元望舌

2018中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第三单元望舌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8-04-19   【

  瘦薄舌

  特征:较正常舌瘦小而薄

  意义:主气血阴液不足

  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

  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

  点刺舌

  特征:点——指鼓起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大者为星,称红星舌

  小者为点,称红点舌

  刺——是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

  意义:脏腑热极,或血分热盛

  (点刺越多,邪热越盛)

  舌红而起芒刺——气分热盛

  舌红而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舌红而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根据点刺出现的部位,可区分热在何脏

  舌尖——心火亢盛

  舌边——肝胆火盛

  舌中——胃肠热盛

  裂纹舌

  特征:舌面出现明显的裂沟

  意义:阴血亏损

  舌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津,或阴液虚损

  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

  舌淡白而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脾虚湿侵

  健康人出现裂纹,裂沟,裂纹中一般有舌苔覆盖,无不适感觉——先天性舌裂。(应与病理性裂纹舌鉴别)

 

  齿痕舌

  特征:舌体边缘见牙齿压迫的痕迹

  意义:脾虚、水湿内停

  (多因舌体胖大受齿缘压迫所致)

  舌淡胖大润而有齿痕——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舌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舌红肿胀而有齿痕——内有湿热痰浊壅滞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先天性齿痕,如果在病中提示病情较轻,也可见于小儿或者气血不足者

  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强硬舌

  特征: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活

  意义: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舌红绛少津而强硬——邪热炽盛

  舌胖大兼厚腻苔而强硬——风痰阻络

  舌强语言謇涩,伴有肢体麻木、眩晕——中风先兆

  痿软舌

  特征: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

  意义:伤阴;气血俱虚

  舌淡白而痿软——气血俱虚

  新病舌干红而痿软——热灼津伤

  久病舌绛少苔或无苔而痿软——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阴虚火旺

  颤动舌

  特征: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

  意义:肝风内动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而颤动——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阴虚动风

  酒毒内蕴也可见舌体颤动

  歪斜舌

  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意义:多见于喑痱、中风或中风先兆

  吐弄舌

  特征: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为“吐舌”

  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舐口唇上下左右,摇动不停者,为“弄舌”

  意义:心、脾二经有热

  吐舌——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吐弄舌——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短缩舌

  特征: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

  意义:危重证候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寒凝筋脉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气血俱虚

  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痰浊内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热盛伤津

  舌下络脉变化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特征:舌下络脉是指舌下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

  意义:

  舌下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绛、绛紫、紫黑色,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络,或舌下络脉曲张或紫色珠子大小不等的结节改变,均为血瘀的征象。

  舌下络脉短而细,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

  望舌苔

  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薄、厚苔

  临床意义——苔的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之深浅

  舌苔由薄转厚——为病进

  舌苔由厚转薄——病退的征象

  润、燥苔

  临床意义——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

  润苔——体内津液未伤,多见于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

  滑苔——水湿之邪内聚,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

  燥苔——体内津液已伤(高热、大汗、吐泻、久不饮水或过服温燥药物)

  糙苔——热盛伤津之重症

  腻苔

  临床意义——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舌苔薄腻——食积、脾虚湿困

  舌苔白腻而滑——痰浊、寒湿内阻

  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脾胃湿热

  舌苔黄腻而厚——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腐苔

  临床意义——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腐苔——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

  脓腐苔 ——内痈、邪毒内结

  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 ——病邪消散

  病中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 ——胃气衰败

  剥落苔

  光剥苔——舌苔全部退去,舌面光洁如镜

  花剥苔 ——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地残存舌苔,界限明显

  地图舌——舌苔不规则地大片脱落,边缘厚,界限清楚,形似地图

  类剥苔——剥脱处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颗粒

  前剥苔——舌前半部分苔剥脱

  中剥苔——舌中部分苔剥脱

  根剥苔——舌根部分苔剥脱

  鸡心苔——舌苔周围剥脱,仅留中心一小块

  临床意义 ——了解胃气胃阴之存亡及气血的盛衰,从而判断疾病预后

  舌红苔剥 ——阴虚

  舌淡苔剥或类剥 ——血虚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而舌色红绛——胃阴枯竭

  舌色白如镜——营血大虚,阳气虚衰

  舌苔部分脱落,未剥处仍有腻苔——正气亏虚,痰浊未化

  动态观察舌苔之剥脱:

  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衰败的表现

  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

  真、假苔

  临床意义——辨别疾病的轻重与预后

  真苔——病之初期、中期

  假苔——新病出现假苔,病情较轻;

  久病出现假苔,病情危重。

  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白苔

  临床意义——表证、寒证、湿证,特殊情况下,也可见于热证。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薄白而干——外感风热。

  苔白厚腻——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称“积粉苔")——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黄苔

  临床意义——主里证、热证

  薄黄苔——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苔淡黄而滑润多津(黄滑苔)——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

  苔黄而干燥,甚至干裂——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

  苔黄而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食积化腐。

  灰黑苔

  临床意义——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苔灰黑而干燥——热极津伤。

  苔黄黑(霉酱苔)——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舌象综合分析

  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观察舌体可以了解脏腑虚实,气血津液的盛衰;

  察舌苔重在辨病邪的寒热、邪正消长及胃气的存亡。

  舌诊的临床意义

  判断邪正盛衰

  区别病邪性质

  辨别病位浅深

  推断病势进退

  估计病情预后

  【A1型题】
  依据舌诊脏腑部位分属,舌尖属于
  A.肾
  B.心肺
  C.脾胃
  D.肝胆
  E.大肠

  

『正确答案』B

  镜面舌的临床意义是:
  A.水湿上泛
  B.胃无生气
  C.热盛伤津
  D.胃肠热结
  E.热入营分

  

『正确答案』B

12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