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2019中医助理医师外科学考点:瘿,瘤、岩

2019中医助理医师外科学考点:瘿,瘤、岩

考试网   2019-03-29   【

  瘿,瘤、岩

  瘿

  细目 气 瘿

  要点 气瘿的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忧恚情志内伤,以致肝脾气逆,脏腑失和而生。

  其与生活地区和所饮水质有关者,亦每因动气而增患。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可分为三类:

  甲状腺激素原料(碘)的缺乏。

  甲状腺激素需要量的激增。

  甲状腺素生物合成和分泌的障碍。

  甲状腺的解剖

  甲状腺位置

  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

  上极平甲状软骨

  下极平第五、六气管软骨

  正常甲状腺重量约30g

  要点 气瘿的临床表现

  女性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青春期,常见于入学年龄的儿童。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较平坦,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如肿块进行性增大,可呈下垂,自觉沉重感,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

  压迫气管,比较常见。自一侧压迫,可使气管向他侧移位或变弯曲;自两侧压迫,气管变为扁平,由于气管内腔变窄,呼吸发生困难。

  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不适感,但不会引起梗阻症状。

  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可引起头颈部的血液回流受阻,出现颈部和胸前表浅静脉的明显扩张。

  压迫喉返神经,可引起声带麻痹,患者发音嘶哑。

  要点 气瘿的内治法及预防

  气瘿一般采用以疏肝解郁、化痰软坚为主的内治疗法。

  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

  证候:颈部弥漫性肿大,边缘不清,随喜怒消长,皮色如常,质软无压痛,肿块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伴急躁易怒,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怀孕期或哺乳期,加菟丝子、首乌、补骨脂。

  细目 肉 瘿

  要点 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概念、特点 特点是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 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

  病因病机 由于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或忧思郁怒,肝旺乘土,脾失运化,痰湿内蕴。气滞、湿痰、瘀血随经络而行,留注于结喉,聚而成形,乃成肉瘿。

  西医学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不清楚,有的学者认为,甲状腺瘤是由甲状腺内残存的胚胎细胞发展而形成。

  要点 肉瘿的辨证论治

  一般多采用内治法,以理气解郁、化痰软坚为主。

  辨证论治

  内治

  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不红、不热,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如肿块过大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部肿块柔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常伴有急躁易怒、汗出心悸、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手部震颤等;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外治 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外敷。

  细目 瘿 痈

  要点 瘿痈的含义与特点

  瘿痈是瘿病中一种急性炎症性疾患。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而化脓,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要点 瘿痈的诊断

  临床表现 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等病史。颈部肿胀多突然发生,局部焮红灼热,按之疼痛,其痛可牵引至耳后枕部,活动或吞咽时加重,伴发热、畏寒等。严重者可有声嘶、气促、吞咽困难。少数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局部胀痛跳痛而化脓,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

  辅助检查 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甲状腺超声波探测有助于诊断。

  要点 瘿痈的内外治法

  本病以内治为主,宜疏肝清热、化痰散结。

  辨证论治

  内治

  风热痰凝证

  证候:局部结块疼痛明显,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咽干,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

  方药:牛蒡解肌汤加减。

  气滞痰凝证

  证候:肿块坚实,轻度作胀,重按才感疼痛,其痛牵引耳后枕部,或有喉间梗塞感,痰多,一般无全身症状,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舒肝汤加减。

  外治

  初期宜用箍围药,如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水或蜜调制外敷,每日1~2次。

  若成脓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金黄膏外敷。

  其他疗法

  对高热和中毒症状严重者,应配合抗生素,并适当补充液体。

  细目 石 瘿

  要点 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瘿病坚硬如石不可移动者,称为石瘿。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

  要点 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则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

  诊断

  临床表现 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女多于男,或既往有肉瘿病史。颈前多年存在的肿块,生长迅速,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推之不移,并可出现吞咽时移动受限。可伴有疼痛。

  石瘿的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有时颈部出现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是一些微小而不易触及的乳头状腺癌的最初体征。血行转移多出现在肺和骨。

  辅助检查 甲状腺同位素131碘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进行B型超声、CT检查,以明确诊断。

  要点 石瘿的治疗原则

  石瘿为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

  瘤、岩

  细目 脂 瘤

  要点 脂瘤的概念

  脂瘤是皮脂腺中皮脂潴留郁积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其临床特点是皮肤间出现圆形质软的肿块,中央有粗大毛孔,可挤出有臭味的粉渣样物。脂瘤并非体表肿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

  要点 脂瘤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多见于头面部、臀部、背部等皮脂腺、汗腺丰富的部位,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无黏连,表皮紧张,中央导管开口处呈青黑色小孔,挤压后可有粉渣样内容物溢出,有臭味。脂瘤染毒后可有局部红肿、增大、疼痛,破溃流脓等。

  要点 脂瘤的治疗

  辨证论治

  内治

  痰气凝结

  证候:脂瘤表皮中央有黑点;伴咽喉如有梅核堵塞,胸膈痞闷,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舌淡,苔腻,脉滑。

  治法: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四七汤加减。

  痰湿化热

  证候:瘤体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跳痛化脓;伴发热,恶寒,头痛,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外治

  脂瘤染毒而未成脓者,予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脂瘤染毒成脓者,予十字切开引流,清除皮脂、脓液后,用棉球蘸七三丹填塞腔内,待囊壁被腐蚀脱落后,再予生肌散生肌收口,以免复发。

  其他疗法

  将脂瘤完整手术切除,是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细目 血 瘤

  要点 血瘤的概念

  血瘤是指体表血络扩张,纵横丛集而形成的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要点 血瘤的诊断

  毛细血管瘤 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部分在5岁左右自行消失,多发生在颜面、颈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多数表现为在皮肤上有红色丘疹或小的红斑,逐渐长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质软可压缩,色泽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褪色,抬手复原。

  海绵状血管瘤 表现为质地柔软似海绵,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肿物有很大压缩性,可因体位下垂而充盈,或随患肢抬高而缩小,在瘤内有时可扪及颗粒状的静脉石硬结,外伤后可引起出血,继发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溃疡。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