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2018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串讲:丹痧

2018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串讲:丹痧

来源:考试网   2018-04-16   【

  丹痧

  发病特点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其他疗法

  预防与调护

  发病特点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冬春两季为多,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因本病发生时多伴有咽喉肿痛、腐烂、化脓,全身皮疹细小如沙,其色丹赤猩红,故又称“烂喉痧”“烂喉丹痧”。西医学则称为“猩红热”。少数病例可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等。

  病因病机

  病因: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寒暖失调之时,机体脆弱之机,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起病急,突然高热,咽部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在起病12~36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和草莓舌。

  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鉴别诊断

病名

潜伏期

初期症状

出疹与发热关系

特殊体征

皮疹特点

周围血象

麻疹

6-12天

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

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麻疹黏膜斑

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

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奶麻

7-17天

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

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

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风痧

5-25天

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1-2天出疹

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玫瑰色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丹痧

1-7天

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

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

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药疹

 

原发病症状

无发热有用药史

 

皮疹与用药有关,常反复出现,痒感明显,摩擦及受压部位多。皮疹呈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皮疹比猩红热皮疹消退快,而且退疹后无脱皮现象,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轻。咽拭子、血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或多形性红斑皮疹。两者不同点是:川崎病婴儿多见持续高热1~3周,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手足出现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趾端薄片状或膜状脱皮。有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以卫气营血为主要辨证方法。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分证论治

  邪侵肺卫证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常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代表方剂:解肌透痧汤。

  毒炽气营证

  证候: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起红刺,3~4天后舌苔剥落,舌面光红起刺,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代表方剂:凉营清气汤。

  疹后阴伤证

  证候: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或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落,脉细数。约2周后可见皮肤脱屑、脱皮。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

  其他疗法

  中药成药——锡类散、珠黄散取药少许吹喉中。用于咽喉肿痛。

  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