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章节考点: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_第2页

   2016-11-21 10:20:20   【

  第二节 血证

  一、定义:凡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导致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二、源流:

  1、早在《内经》即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人的认识。《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2、《金匮要略》对吐血、衄血、便血的辨证论治作了具体论述。并最早记载了泻心场、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沿用至今。提出了“衄家不可发汗”的明训。

  3、《诸病源候论》称血病。

  4、《备急千金要方》用的犀角地黄场治疗血证。

  5、《济生方》对于失血的病机,则强调热盛迫血妄行为主。

  6、朱丹溪对阴虚导致的出血有新的见解。

  7、《医学正传》首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统称为“血证”。

  8、《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9、《景岳全书》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挚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10、《医贯》重视气血的关系,明确提出“血脱必先益气”的主张。

  11、《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许多精辟论述,提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等,乃通治血证之大纲。

  三、病因病机:

  (一)病机关键: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二类。

  (二)病理性质分虚实两大类

  (三)失血过多,可导致气血两虚甚则厥脱。

  (四)蓄积体内而成瘀血。

  (五)血证的转归与三种因素有:与引起血证的病因有关、与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与兼见病症有关。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出血部位及脏腑病位

  (二)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三)分型论治: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桑菊饮

  2、胃热炽盛证:玉女煎

  3、肝火上炎证:龙胆泻肝汤

  4、气血志虚证:归脾汤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阴虚火旺证: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

  1、燥热伤肺证:桑杏汤

  2、肝火犯肺证: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证:百合固金汤

  (四)吐血

  1、胃热壅盛证: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证: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证:归脾汤;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急用独参汤

  (五)便血

  1、肠道湿热证:地榆散或槐角丸

  2、气虚不摄证:归脾汤

  3、脾胃虚寒证:黄土汤

  (六)尿血

  1、下焦温热证: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证:归脾汤,有气虚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

  4、肾气不固证: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

  1、血热妄行证:十灰散

  2、阴虚火旺证:茜根散;肾阴亏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3、气不摄血证:归脾汤

  五、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