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刮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
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④.摇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摇以行气”。
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⑤.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
“以大指次指捻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⑥.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如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
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
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
通过行气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的施用,主要促使针后气至或加强针刺感应,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