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临床执业助理考试考前预测试题(八) _第6页

考试网   2017-07-25   【

  ▋ A1型题.1.答案 :A解析:细胞膜为脂质双分子层。O2与CO2为脂溶性物质,因此可通过细胞膜从高浓度的一侧转运至低浓度一侧,转运时细胞本身不消耗能量,称为单纯扩散。 ▋ 2.答案 :C ▋ 解析:葡萄糖不溶于脂质,不能以单纯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可在载体介导下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属于易化扩散。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上皮细胞基底膜上钠泵的活动,和Na+一起由腔侧膜上的同向转运体运入细胞内,故属于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 3.答案 :D ▋ 解析:钠泵是细胞膜上镶嵌的蛋白质,也称为Na+-K+-ATP酶。钠泵的启动和活动程度与膜内出现较多的钠和膜外出现较多的钾有关,当细胞内Na+浓度升高或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都可激活钠泵。 ▋ 4.答案 :A ▋ 解析:钠泵活动可以保持钠离子、钾离子在细胞内外的不均衡分布(细胞内高钾,细胞外高钠)。 ▋ 5.答案 :E ▋ 解析:钠泵的生理意义为:①维持膜内外Na+(细胞外的Na+是细胞内Na+的12-13倍)、K+(细胞内的K+约比细胞外K+高30倍)的不均匀分布。②建立势能贮备。 ▋ 6.答案 :E ▋ 7.答案 :E ▋ 解析:乙酰胆碱贮存于神经末梢的囊泡里。当兴奋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末梢内,促使囊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内表面,与膜融合后,以出胞形式将递质排出。 ▋ 8.答案 :D ▋ 解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使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作跨膜运动,即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是和被动转运是相对而言的,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就都属于被动转运。最常见的主动转运为细胞膜上的钠泵。 ▋ 9.答案 :B ▋ 解析: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阈)。阈值反映兴奋性高低,两者成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 ▋ 10.答案 :B ▋ 11.答案 :D ▋ 解析: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而刺激强度的大小(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较好指标。 ▋ 12.答案 :B ▋ 解析:兴奋性是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也就是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 13.答案 :B ▋ 解析:动作电位的特点:①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动作电位在同一个细胞上的传导也不随传导距离的改变而改变,即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②可传导性:动作电位在同一个细胞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不衰减传导;且传导具有双向性;③同一个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不会融合(因绝对不应期的存在)。 ▋ 14.答案 :B ▋ 解析:跨膜静息电位即K+平衡电位,而钠的平衡电位是动作电位。 ▋ 15.答案 :E ▋ 解析: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特点:①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大小不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发生改变;②“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要么就不产生,只要产生就达到最大;③双向传导;④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瞬时性和极化反转。 ▋ 16.答案 :D ▋ 解析:此期膜电位下降极缓慢,停滞于接近零的等电位状态,形成平台状。是Ca2+内流,K+外流引起。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区别于神经纤维及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 17.答案 :A ▋ 解析: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而且细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细胞外K+的浓度,因此,K+从膜内向膜外扩散。由于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A-)不能透出细胞膜,K+外移将使膜内变负、膜外变正,膜内外电位差对K+继续外移起阻碍作用,当膜内外电位差对K+继续外移的阻力与因浓度梯度形成K+外移的动力相平衡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 18.答案 :B ▋ 19.答案 :B ▋ 20.答案 :C ▋ 解析: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不衰减传导和呈“全或无”现象,即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 21.答案 :D ▋ 解析:阈电位是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后能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并导致Na+通道大量而迅速的开放,出现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 22.答案 :B ▋ 解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出现去极(兴奋),但是没有产生动作电位,属于局部电位。 ▋ 23.答案 :C ▋ 解析: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 24.答案 :C ▋ 解析: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它们直接接触的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包括血浆、组织液和少量存在于一些体腔内的液体,如脑脊液、关节腔内的滑液等。体液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称。 ▋ 25.答案 :E ▋ 解析:组织液是细胞外液的组成部分之一,机体的内外液都具有相同的总渗透压。 ▋ 案:B ▋ 解析:细胞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为血细胞比容,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 ▋ 27.答案 :E ▋ 解析:与抗凝剂混匀的血液待血细胞沉降后,上面的液体部分称为血浆。血清是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挤出的液体部分。 ▋ 28.答案 :D ▋ 解析: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 29.答案 :E ▋ 解析:血清中缺乏参与凝血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但增添了少量在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的化学物质。 ▋ 30.答案 :E ▋ 解析: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为四种类型。 ▋ 31.答案 :B ▋ 解析:献血者为A型血,其红细胞膜上含凝集原A,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交叉配血的主侧是献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主侧不凝集,表示受血者血清中不含抗A凝集素;交叉配血的次侧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献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次侧凝集,表示受血者红细胞膜上含凝集原B。根据交叉配血结果,受血者红细胞膜上有凝集原B,而不含抗A凝集素,可判断受血者的血型为AB型。因为B型者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O型者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B,A型血者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B,故受血者不可能是A型、B型或O型。 ▋ 32.答案 :C ▋ 解析: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凝集。紧急情况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即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进行少量、缓慢输血。因为供血者少量血清缓慢输入受血者体内时,其血清中的凝集素被受血者大量血液稀释,其效价较低而不致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但其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当其他型血液输给O型者时,他们红细胞(含A或B或A和B凝集原)将与O型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故O型血者不能接受其他血型者的血。 ▋ 33.答案 :A ▋ 34.答案 :A ▋ 35.答案 :B ▋ 解析: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 36.答案 :A ▋ 37.答案 :A ▋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细胞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细胞形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血管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容量正常。 ▋ 38.答案 :C ▋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细胞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细胞形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是血浆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是(1)调节血管内外水交换;(2)维持血容量正常。 ▋ 39.答案 :C ▋ 40.答案 :A ▋ 解析:心室收缩时,心室射血引起房室瓣突然关闭所引起的振动,以及由于大血管扩张及产生涡流发生的低频振动是第一心音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可用第一心音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 41.答案 :D ▋ 解析:心房收缩期是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心房的收缩使心室的充盈量增加,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室肌收缩前的初长度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加大,从而提高心室的泵血功能效率。 ▋ 42.答案 :C ▋ 解析:等容舒张期,使心室内压力迅速下降,当室内压刚低于大动脉内的压力时,半月瓣即关闭,产生第二心音。心室继续舒张,但此时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仍关闭。[小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为快速射血期;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为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为等容舒张期。 ▋ 43.答案 :A ▋ 解析:心肌收缩时遇到的阻力是心肌的后负荷。 ▋ 44.答案 :A ▋ 解析: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心肌射血过程中的负荷,也就是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即大动脉血压。 ▋ 45.答案 :D ▋ 46.答案 :A ▋ 解析: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输出量指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所射出的血量。 ▋ 47.答案 :A ▋ 48.答案 :A ▋ 解析:窦房结P细胞0期去极化不受细胞外Na+浓度影响,对河豚毒不敏感,而受细胞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通道被激活,引起Ca2+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 49.答案 :C ▋ 解析: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发生房室延搁,避免房室收缩重叠。 ▋ 50.答案 :C ▋ 解析: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 51.答案 :C ▋ 52.答案 :D ▋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很长(数百ms),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任何刺激都不能使心肌发生兴奋和收缩。这样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实现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心肌不能产生像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始终保持着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使心脏有足够的充盈时间,有利于泵血。 ▋ 54.答案 :E ▋ 解析:如果每搏输出量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心缩期中主动脉和大动脉内增加的血量变多,管壁所受张力也更大,故收缩期动脉血压升高更明显。如果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则大动脉内增多的血量仍可在心舒期流向外周。到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的血量和每搏输出量增加之前比,增加并不多,所以舒张压变化不大。 ▋ 54.答案 :D ▋ 解析:血流阻力计算公式R=8лL/πr4。 ▋ 55.答案 :B ▋ 解析:小动脉口径是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它影响心舒期留在大动脉中的血量,是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 ▋ 56.答案 :C ▋ 解析:当血压上升时,动脉管壁被牵张,位于颈动脉窦区和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发出传入冲动的频率增加,到达中枢后使心迷走中枢兴奋增强、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抑制。中枢活动的变化分别通过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传到心脏和血管,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 ▋ 57.答案 :E ▋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②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③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动脉血压变化;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比例。 ▋ 58.答案 :B ▋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和血管平滑肌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能力较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又使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心率减慢。[小结]肾上腺素可使心排血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 ▋ 59.答案 :C ▋ 60.答案 :E ▋ 解析:肾上腺素可使心排血量增加(正性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升压药物。 ▋ 案:C ▋ 解析: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①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②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是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③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缓冲动脉血压变化;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之间的比例。 ▋ 62.答案 :C ▋ 63.答案 :D ▋ 解析:浦肯野纤维是左右束支分布的最后细小分支,这些纤维密布于两个心室的心内膜下层,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浦肯野纤维具有很强的传导能力。它的传导速度最快。 ▋ 64.答案 :A ▋ 65.答案 :B ▋ 解析: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大于房内压而又低于动脉的压力,房室瓣和半月瓣均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内的容积不变。此期心室内的压力上升的速度最快,而等容舒张期心室内的压力下降的速度最快。 ▋ 66.答案 :C ▋ 解析:窦房结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引起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正常时其他的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心脏的自律组织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系统。 ▋ 67.答案 :E ▋ 解析: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β1受体结合,使心脏活动增强;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收缩。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舒张,因腹腔脏器和皮肤血管α受体占优势,所以肾上腺素使其收缩。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和肝脏血管β1受体占优势,所以肾上腺素使其舒张。 ▋ 68.答案 :C ▋ 解析:去甲肾上腺素(NE)与α受体结合的能力强,与β受体结合的能力弱,故NE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结合,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显著增加,动脉血压升高。因NE能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降压反射使心脏活动减弱,掩盖了NE与β1受体结合产生的强心作用。故临床上使用NE只能起到升压作用,却不能起到强心作用。肾上腺素与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的能力一样强。收缩血管的数量与舒张血管的数量大致相等,所以肾上腺素使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因此,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因而肾上腺素只能作强心药,不能作为升压药。 ▋ 69.答案 :D ▋ 解析:胸内压(胸膜腔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般情况下小于大气压,为负压。吸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加大,肺的回缩力也随之增大,胸膜腔内压就越低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大;反之,呼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减小,肺的回缩力也小,胸膜腔内压就越接近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小。从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胸膜腔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而胸膜腔密闭是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如果胸膜腔开放,胸内压必将与大气压相等,胸内负压就会消失。 ▋ 70.答案 :E ▋ 解析: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负压(或称胸内压)。胸膜腔负压=肺内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般情况下小于大气压,为负压。吸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加大,肺的回缩力也随之增大,胸膜腔内压就越低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大;反之,呼气时,肺扩张的程度减小,肺的回缩力也小,胸膜腔内压就越接近于大气压,胸膜腔负压就越小。 ▋ 71.答案 :C ▋ 解析:肺通气量是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平静呼吸时,成人呼吸频率如为12次/分,潮气量如为500ml,肺通气量则为6L.每分肺通气量随性别、年龄、身材大小和活动量的大小而有差异。 ▋ 72.答案 :C ▋ 解析: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氧与RBC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运输O2,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98.5%.这种结合是疏松可逆的,能迅速结合也能迅速解离,不需酶的催化。结合或解离主要取决于氧分压。以化学结合运输二氧化碳方式有两种:一是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HbNHCOOH)运输CO ▋ ,约占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7%;二是形成碳酸氢盐(NaHCO3)运输CO2约占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88%.因而碳酸氢盐运输形式最重要。 ▋ 73.答案 :B ▋ 解析: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所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气体总是从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扩散。 ▋ 74.答案 :A ▋ 解析: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最低,氧分压最高;细胞内液二氧化碳分压最高,氧分压最低。 ▋ 75.答案 :B ▋ 解析:黏液和HCO3-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在保护胃黏膜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①阻挡H+的逆向弥散和侵蚀作用;②粘液深层的中性pH环境使胃蛋白酶丧失活性,防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 ▋ 76.答案 :B ▋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效应器细胞上的相应受体(α受体或β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胃肠运动,减慢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消化腺分泌减少;还可抑制胆囊的运动,奥迪括约肌收缩,减少胆汁排放。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 ▋ 77.答案 :A ▋ 解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主要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上的相应受体(M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胃肠运动,蠕动加强、加快,括约肌舒张,加快胃肠内容物的推进速度;能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加,如引起唾液、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还可使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 ▋ 78.答案 :B ▋ 解析:小肠的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和分节运动。分节运动是一种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在空腹时几乎不存在,进食后才逐渐增强起来。分节运动在小肠上部频率较高,下部较低。分节运动的推进作用很小,其意义在于: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便于吸收;③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 79.答案 :C ▋ 解析:胃液中的盐酸由壁细胞分泌,其作用有①杀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酸性环境;③引起促胰液素释放(胃酸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有效刺激),从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促进小肠对钙、铁的吸收;⑤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消化。 ▋ 80.答案 :A ▋ 解析: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随昼夜、性别、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等变化而有所波动。在一昼夜之中,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1~6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略高(约高0.3℃),女性基础体温还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期体温回到较高水平。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增加,体温可轻度升高。 ▋ 81.答案 :C ▋ 解析: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一般比安静时的机体代谢率低,但并非最低,因为熟睡时更低。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与体重不成比例关系,而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基础代谢率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记以kJ/(m2)。 ▋ 82.答案 :B ▋ 解析:细胞生活的环境,称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 ▋ 83.答案 :D ▋ 解析:常温下环境温度低于机体温度,机体主要通过辐射散热,此种方式散发的热量,在机体安静状态下约占散热量的60%左右;当体温低于外界环境温度时,机体主要靠蒸发散热。 ▋ 84.答案 :C ▋ 85.答案 :C ▋ 解析:正反馈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其意义是使某些生理过程能够迅速发动,不断加强并及时完成。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是人体最主要的反馈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功能活动和内环境的稳态。 ▋ 86.答案 :B ▋ 解析: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被牵拉肌肉快速而明显的缩短。如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 ▋ 87.答案 :C ▋ 解析: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艾迪生病、肾病综合征、垂体性肥胖症以及病理性饥饿时;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以及伴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 ▋ B1型题 ▋ 1.A2.D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感受血压变化的范围为60~180mmHg,对l00mmHg动脉血压的快速变化最敏感,因此该反射的生理意义是对动脉血压快速变化进行精细调节,维持人体正常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是对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在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中,肾脏起重要作用。有人称为肾-体液控制系统。在体内细胞外液量增多时,血量增多,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相对关系发生改变,使动脉血压升高;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能直接导致肾排水和排Na+增加,将过多的体液排出体外,从而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在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肾-体液控制系统又受血管升压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 ▋ 3.D 4.A 解析: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效应,即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等。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主要与血管平滑肌α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其次也可兴奋血管平滑肌β2受体引起血管舒张,但作用较弱。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β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 5.D6.B 解析: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腺组织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 7.A8.C 解析: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如心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 9.D10.C 解析: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传导特定的感觉。所有这些感觉的投射纤维分别在丘脑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的感觉。故9题选D。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实验证明,刺激中脑网状结构,能使处于睡眠状态的动物觉醒;而在中脑头端切断网状结构时,则可使动物呈现类似睡眠状态。在临床上观察到,中脑网状结构损害的患者,也呈现昏睡状态。由此可见,在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对大脑皮质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称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现在知道,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主要就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的。故10题选C。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