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章节讲义:第十七章急性肠梗阻_第3页

考试网   2017-02-16   【

  第三节 血管源性肠梗阻

  一、病因

  血管源性肠梗阻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1.肠系膜上动脉检塞或血栓形成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栓子80 %~90%来源于心脏,栓塞部位可在肠系膜上动脉的近端或远端狭窄处。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发自腹主动脉较早且锐角下行,故较肠系膜下动脉栓塞的机会要多。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血管疾病主要有:①冠心病史或心房纤颤史、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其中多数有动脉硬化表现,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被栓塞则会导致全部小肠、右半结肠及脾曲以前的横结肠急性缺血以至坏死;②动脉造影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③手术或创伤造成内脏血管的损伤,附壁胆固醇栓子游离;④脓毒症或肺脓肿的栓子经肺进入体循环。

  (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动脉硬化阻塞或狭窄的基础上,可涉及整条动脉,也可局限发生。少数发生在小血管炎性病变,如结节性周围动脉炎、类风湿紫瘫等,该类患者多为局限性缺血。此外,无论是动脉性血栓形成,还是静脉性血栓形成,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大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

  2.肠系膜上静脉血检形成

  此类病因在缺血性肠梗阻中最多见。一般认为与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主要以继发性多见,与获得性凝血障碍有关,大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腹腔内化脓性阑尾炎、盆腔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造成的静脉充血和淤滞、肝功能低下等;有报道约1/4的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因的原发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先天性凝血障碍有关,常见的病因包括抗凝血酶因子III、 C蛋白和S蛋白缺乏等,患者多有自发性凝血现象,可表现为游走性血栓静脉炎。

  3.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此类患者动脉及静脉主干中肉眼看不到有明显的闭塞,当某些原因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容量减少时,致使肠管处于一种低灌流状态,当血管内流体静脉压小于血管壁的张力时,血管即萎缩,而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肠道血管痉孪引起,导致原本硬化的肠系膜上动脉进一步狭窄而出现缺血性表现,使用血管收缩类等药物一方面可能诱发血管狭窄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加重血管狭窄。

  此外还有个别案例报道,由于血管畸形如肠壁血管瘤压迫肠管、血管压迫十二指肠引起的肠梗阻、肠套叠。此类疾病虽属与血管相关引起的肠梗阻,为机械性压迫,多不涉及血运障碍,可不归类于传统意义上的血管源性肠梗阻。

  二、症状

  临床症状具有与普通肠梗阻类似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其中多以腹部钝痛、腹胀为主要早期症状,疼痛定位模糊,随病情进展,可有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呕吐血性物,便血或便隐血阳性。

  三、体征

  发病初期多无任何体征,后期腹部体征与疼痛的剧烈程度不成比比例、这是本病早期表现的特点。数小时后因肠管缺血坏死,出现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其表现与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相似。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本病诊断帮助不大,多数病人可有白细胞升高,但约10%的病人白细胞正常,约半数病人血淀粉酶轻度增高。

  许多血清标志物用于急性肠缺血早期诊断,包括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碱性磷酸酶等,但特异性较差,且对鉴别肠坏死帮助不大。

  2.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腹部平片早期无异常,病情发展后可见肠管扩张及胀大的肠襻,出现肠梗阻征象。

  (2)CT:典型的表现为血栓静脉直径增大,腔内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血栓影,在门静脉一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时,多支静脉的血栓较常见。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对确诊本病有很高价值。

  五、诊断

  此类患者腹痛发作突然且非常剧烈,呈持续性剧烈绞痛,多伴呕吐。发病初期多无任何体征。腹部体征与疼痛的剧烈程度不成比例是本病早期表现的特点。数小时后因肠管缺血坏死,出现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其表现与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相似。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的患者中,血栓多发生于动脉硬化已形成管腔狭窄的部位。初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一旦怀疑,则应立即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

  六、治疗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基本治疗是早期手术,在肠管坏死之前进行手术疗效较好。

  小肠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难以用剖腹之外的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确定,虽然介入溶栓治疗可部分恢复缺血小肠的动脉供血,已有一些单独介入治疗成功的病例,但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出现明显的肠坏死,大部分病人(包括部分介入溶栓后小肠血供恢复的病例)仍需要剖腹探查。

  2.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①抗凝治疗:是有效防止血栓的蔓延的手段;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病人血栓复发占1/3,抗凝治疗也可有效预防血栓复发;对于已复发的病例,抗凝治疗的死亡率为22%,未抗凝治疗者死亡率为59%。具体用法:肝素25mg,1/6h,皮下脂肪层注射,或低分子肝素0. 4ml,每12小时1次,皮下脂肪层注射。若能口服,改口服华法林抗凝,注意华法林应和肝素类重叠使用3d后停用后者。

  ②溶栓治疗:多用尿激酶50万~100万U,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一般用药5~7d。局部导管溶栓治疗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多将导管置入肠系膜上动脉持续灌注溶栓药。

  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检查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并权衡利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取栓及坏死肠段切除术。

1234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7年环球网校临床/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课程报名
    ¥7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医学实践技能精讲班
    ¥3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VIP通关班
    ¥80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临床助理医师培训套餐班招生[送内部资料]
    ¥480.00
  • 233网校2016年临床医师培训单科精讲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