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精选仿真模拟试题(10)_第2页

   2016-10-31 15:47:05   【

  21.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 NOAEL)是指

  A.不引起亚临床改变或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高剂量

  B.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

  C.引起免疫功能降低的最低剂量

  D.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学物不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E.引起急性的最低剂量

  【答案】A

  【精析与避错】未观察到损害作用水平(NOAEL)是指研究中未能观察到出现毒性效应的最高剂量。此处所提到的损害效应是一种很宽的概念,不是特指某一毒性效应。因此,选项B、C、E不是正确选项,另外此3个选项所提及的都是引起损害效应的最低剂量,实为相应毒效应的LOAEL。毒理学研究中剂量与水平都是通过动物实验得到的,而不是人摄入水平,因此选项D不正确,正确答案应该是A。

  22.毒物排泄最主要的途径是

  A.粪便

  B.唾液

  C.汗液

  D.母乳

  E.尿液

  【答案】E

  【精析与避错】进入机体的毒物排出体外可有多种途径,主要的代谢、排泄器官是肝脏和肾脏,当然毒物排出的主要载体是血液和组织液,绝大部分是通过肾脏排出,除此而外,还有一些可通过其他体液,如唾液、汗液、乳汁等排出体外。另外,还有少量可通过胆汁排到消化道,最后随粪便排出。因此正确答案是E。

  23.脂溶性外来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

  A.简单扩散

  B.滤过

  C.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胞饮和吞噬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简单扩散的条件有:①膜两侧浓度差;②脂溶性;③非解离状态。滤过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排除过程;易化扩散和胞饮以及吞噬都是针对非脂溶性物质的。主动转运主要是运送一些离子、蛋白质等。对于脂溶性的化学物,主要的跨膜方式还是简单扩散。

  24.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与此酶系的抑制剂联合作用,该毒物的毒性效应

  A.减弱

  B.增强

  C.无变化

  D.持续时间延长

  E.潜伏期延长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系代谢活化的毒物在体内所表现的毒性大小与P450酶系活性的大小密切相关,如果P450酶系活性强,则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量就大,表现为毒性强;如果P450酶系活性弱,则具有活性代谢产物量就少,表现为毒性较弱。因此这类毒物与P450酶系抑制剂联合使用时,由于P450酶系受到抑制,则活性降低,进一步毒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减少,表现为毒性减弱,正确答案为A。

  25.脂水分配系数高的化学物

  A.易溶于水,易于吸收,易随尿排出

  B.易溶于水,难于吸收,易随尿排出

  C.易溶于水,难于吸收,难随尿排出

  D.难易溶于水,易于吸收,难随尿排出

  E.难溶于水,难于吸收,易随尿排出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指化学物在脂相中的浓度与水相中浓度的比值,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表明化学物在脂相中的溶解性好,在水相中的溶解性相对较低。化学物的脂溶性高说明其易于穿过生物膜,因此易于吸收;而化学物是否易于从尿液排出主要是由水溶性决定,水溶性越大,越容易随尿液排出。相反脂溶性大,则不易于从尿液排出。

  26.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要求观察

  A.3天

  B.5天

  C.10天

  D.14天

  E.28天

  【答案】D

  【精析与避错】一般所说的急性毒性试验是指急性致死性毒性研究,目的是确定受试物LD50的水平,这种研究给药期为24小时,即24小时内可一次或者多次给药,然后继续观察14天,通过14天内动物的死亡情况,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到LD50的值。因此正确答案是D。

  27.LD50与急性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A.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值与急性阈剂量成反比

  C.LD50值与急性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值与染毒性剂量成反比

  E.LD50值与染毒性剂量成正比

  【答案】C

  【精析与避错】LD50是半数致死剂量,也就是引起动物群体中一般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数值越小,表明需要较少的该物质就可引起一半动物死亡,则表示这种物质的急性毒性较大。因此选项中A与事实相反;B中LD50值与阈剂量无关,D、E中LD50值与染毒剂量无关,二者是不同的概念,所以C为正确答案。

  28.下列哪项不是急性毒性试验要求的观察指标

  A.死亡

  B.中毒表现

  C.体重改变

  D.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E.病理学检查

  【答案】D

  【精析与避错】急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中,首先是死亡,以此为观察终点可以计算得到LD50,除了已死亡为观察终点外,还有一些指标也需要在急性毒性研究中进行观察,如动物体重的改变,一般来说任何体内毒性研究,体重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指标。在急性毒性研究中还要求对死亡的动物进行尸体剖检,必要时进行病理学检查。因此,选项A、B、C、E都是应该观察的,而选项D则是遗传毒性检测中判断染色体断裂剂和纺锤体损伤剂的一个试验的观察指标,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29.不属于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观察指标的是

  A.食物利用率

  B.中毒表现

  C.生化检查及血液学检查

  D.性成熟及交配情况

  E.脏器系数及病理学检查

  【答案】D

  【精析与避错】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研究的观察的指标包括一般状况指标(食物利用率等)、血液学检查、生化学检查、组织和脏器的检查,另外还有特异性损伤指标的观察。一般来说对于任何一种毒性研究都要观察相应的毒性表现。而选项D的性成熟和交配情况主要是发育及生殖毒性研究范畴,而不是亚慢性和慢性的研究内容,因此D为正确答案。

  30.以原发性DNA损伤为检测终点的致突变试验是

  A.UDS试验

  B.Ames试验

  C.基因正向突变试验

  D.微核试验

  E.染色体畸变试验

  【答案】A

  【精析与避错】遗传病理学试验巾,检测基因突变的试验有:Ames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果蝇伴性隐形致死试验;检测染色体畸变的试验有:染色体畸变试验、微核试验、显性致死试验:检测DNA损伤的试验有: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所以正确答案为A。

  31.亚慢性毒性试验选用大鼠的体重应为

  A.20~40g

  B.50~70g

  C.80~lOOg

  D.120~140g

  E.180~200g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毒理学试验在动物选择时需要考虑动物的年龄。由于啮齿类动物的大、小鼠体重基本上与年龄成正比,因此往往用体重来代表年龄。对于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大鼠的体重应该是180~240g;对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暴露期要提前,选择80~lOOg的;对于慢性毒性试验,则要求离乳动物,选择50~70g大鼠。故正确答案为C。

  32遗传毒理学试验成组应用的配套原则不包括

  A.包括体细胞和性细胞的试验

  B.在反映同一遗传学终点的多种试验中尽可能选择体外试验

  C.包括多个遗传学终点

  D.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E.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试验

  【答案】B

  【精析与避错】遗传毒理学试验成组应用的配套原则最终目的是使这组试验能够尽可能多地反应多方面信息。因此对于生物种类,既要有原核生物,也要有真核生物;试验既要包括体内试验,又要包括体外试验;而对细胞水平的观察,既要观察体细胞,也要观察性细胞。由于遗传学损伤的种类、机制繁多,因此研究中要观察多个终点。只有B选项的说法不对,在选择试验时,体内、体外都要涵盖,说明的问题是不同的,而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因此B为正确答案。

  33.基因突变不包括

  A.转换

  B.颠换

  C.移码突变

  D.DNA大段损伤

  E.裂隙

  【答案】E

  【精析与避错】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取代(转换、颠换)、移码突变和密码子插入或者缺失。DNA大段损伤后,会导致相应的基因信息发生改变,即可能出现移码突变或者是密码子的缺失。裂隙是进行核型观察时,可以看到的染色单体出现的染色休片段分离,不过分离的宽度较染色单体的宽度小,这种现象不作为遗传物损伤的可靠指标。也是不属于基因突变的。

  34.化学致癌过程至少分为哪三个阶段

  A.引发(启动),促长,进展

  B.促长,进展,浸润

  C.引发(启动),促长,转移

  D.进展,浸润,炎症

  E.引发(启动),进展,转移

  【答案】A

  【精析与避错】化学物致癌的阶段性学说认为,正常细胞到肿瘤发生的过程中,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引发-促长-进展,首先为引发阶段。

  35.体细胞转变为癌细胞需要

  A.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

  B.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

  C.癌基因的活化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

  D.癌基因的灭活和肿瘤抑制基因的活化

  E.癌基因的活化和DNA修复基因的活化

  【答案】C

  【精析与避错】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在体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癌基因活化,有助于细胞的恶性转化,而灭活则作用相反;肿瘤抑制基因活化会阻碍细胞的恶性转化;DNA修复基因活化会阻碍细胞的恶性转化,同样其灭活会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因此正确答案是C。

  36.在致畸试验中,活胎检测内容不包括

  A.外观畸形检查

  B.组织病理学检查

  C.内脏畸形检查

  D.体重测量

  E.骨骼畸形检查

  【答案】B

  【精析与避错】致畸试验主要是判断受试物是否具有致畸性。因此,对于活胎的畸形观察是最主要的指标。选项A、C、E都是对畸形的观察,因此肯定是检查内容,而对于体重,一般各种毒性研究中都要观察动物的体重,因此也属于观察范畴。在致畸试验中,因为不需要了解活胎的组织脏器细微结构的变化,所以不要求做组织病理学检查,选项B为正确答案。

  37.外来化学物对免疫功能毒作用不包括

  A.免疫抑制反应

  B.变态反应

  C.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D.降低机体抵抗力

  E.自身免疫病

  【答案】C

  【精析与避错】外来化学物对免疫功能的毒作用包括:免疫抑制、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病)。对于机体而言,机体抵抗力是免疫功能强弱的综合反应指标,如果出现免疫抑制,则会表现为机体抵抗力下降。选项C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表明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了,因此不属于免疫毒作用范畴,C为正确答案。

  38.安全系数可用于推算安全限值,不正确的叙述为

  A.设安全系数是由于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

  B.安全系数一般设为100

  C.适用于系统毒物,发育毒物

  D.适用于遗传毒致癌物和致突变物

  E.安全限值= NOAEL/安全系数

  【答案】D

  【精析与避错】安全限值是指在该数值之下的水平暴露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这种效应往往是有阈值的毒性效应,因此安全限值是针对有阈值的毒效应制订的。如果某种毒性效应没有阈值,那么针对该类毒物也就没有安全限值。选项A、B、E说明了安全系数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而C选项提到的毒性是有阈值的,可以用安全限值评价。只有D选项,由于致癌物和致突变物是没有阈值的,因此不能推算安全限值。

  39.危险度评定的四个阶段不包括

  A.暴露评定

  B.结构活性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危险度表征

  E.危害性评定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危险度评价的四个阶段是: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危害性评定。首先是了解受试物的暴露情况、人体实际暴露量、暴露途径等,然后根据同样的暴露条件了解和确定动物或者人会出现哪些毒性效应,进一步根据相应的毒效应和暴露水平来确定剂量反应关系,最后根据剂量反应关系、人群真实暴露水平、暴露途径来判断目前暴露人群的健康风险。只有B结构活性评定属于预测毒理学的研究范畴,因此答案为B。

  40.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品,其LD50小于人体可能摄入量的10倍,则

  A.毒性较大,应放弃,不用于食品

  B.可考虑用于食品,并制订ADI

  C.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D.应进行遗传毒性试验

  E.应由专家作出取舍决定

  【答案】A

  【精析与避错】如果拟用于食品的化学品LD50小于人体可能摄入量的10倍,说明当人体摄入量稍微增加时就有可能达到致死的阈剂量。由于食品的摄入不像药品那样有严格的摄入剂量,因此过多摄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所有的毒性中,死亡是最为严重的毒性效应,如果有出现该效应的风险,那其他的毒效应就没有必要研究了。鉴于化学物在摄入水平稍高就可能有致死的风险,此化合物应放弃,不用于食品。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