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西药师 >> 模拟试题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考前冲刺卷(八)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考前冲刺卷(八) 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10月06日 ]  【

  配伍选择题

  1、A.四环素

  B.红霉素

  C.磺胺类药物

  D.氯霉素

  E.华法林

  <1> 、易于在乳汁中排出的弱碱性抗生素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2> 、在乳汁中较难排泄的弱酸性抗菌药物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2、(在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A.呈弱碱性

  B.呈弱酸性

  C.脂溶性高

  D.在脂肪与水中都有一定溶解度

  E.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1> 、华法林较少进入乳汁的机制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2> 、青霉素较难在乳汁中出现的机制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3> 、地西泮可分布在乳汁中的机制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乳汁中药物的浓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程度及其在母体中的药物浓度。

  (1)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汁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2)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磺胺类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大,难以通过细胞膜,只有在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通过细胞膜进行转运和转化。因此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如华法林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较少进入乳汁。

  3、A.氯霉素

  B.阿奇霉素

  C.米诺环素

  D.庆大霉素

  E.左氧氟沙星

  <1> 、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全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米诺环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可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

  <2> 、动物承重关节发育不良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动物试验证实氟喹诺酮类药可影响幼年动物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因此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

  <3> 、耳蜗神经损伤及耳毒性

  A B C D E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抗生素。氨基糖苷抗生素对肾脏和听力及前庭功能的毒性反应较大,持续高浓度引起的耳毒性反应可致永久性耳聋,婴幼儿可致终身聋哑,后果严重。

  <4> 、因体内肝酶不足,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新生儿的灰婴综合征是由于新生儿肝酶发育不全,肾脏排泄功能较弱,氯霉素在体内蓄积所致。

  4、(新生儿期药动学特点)

  A.药物代谢

  B.药物排泄

  C.药物中毒

  D.药物吸收

  E.药物分布

  <1> 、血浆蛋白结合力低,游离型药物比例大可影响

  A B C D E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分布:药物在新生儿体内的分布与年长儿和成年人有明显差别。新生儿的相对总体液量比成人高,体液约占体重的75%~80%,主要为细胞外液。水溶性药物被细胞外液稀释后浓度降低,排出也较慢,使血药峰浓度较高,易造成药物中毒。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还受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程度的影响。新生儿血浆蛋白与许多药物的结合力均低于成人,致使血浆中的游离药物浓度升高,容易导致药物中毒,如新生儿使用苯巴比妥容易中毒,是由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能力差,游离的苯巴比妥血药浓度过高所致。某些药物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强,如磺胺类药、吲哚美辛等可与血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故新生儿应用磺胺类药物后可使血中游离的胆红素浓度增高,而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形成完全,胆红素易进入脑细胞内,使脑组织黄染,严重者导致死亡。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宜用于新生儿及早产儿。

  <2> 、药物代谢酶系不成熟或分泌不足,2周后肝功能趋于完备可影响

  A B C D E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在新生儿肝脏中的活性接近成人,故新生儿肝脏对多数药物具有足够的代谢能力。但某些酶系统在新生儿尚有不足,可使药物的代谢减慢,血浆半衰期延长,容易出现蓄积中毒。其中尤以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及甘氨酸结合的酶活性低下,故需经此类结合作用后才能排出的药物的半衰期延长,极易导致中毒。

  <3> 、肾脏有效循环血量与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30%~40%可影响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排泄:新生儿的肾脏也处于发育阶段,肾小球的滤过率只有成人的30%~40%,肾小管的排泌功能亦低。因此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或经肾小管排泌的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均较成人长。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氨茶碱、吲哚美辛等均排泄慢、易蓄积中毒。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应减少给药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5、(儿童用药特点)

  A.皮下注射

  B.静脉给药

  C.口服给药

  D.局部给药

  E.肌内注射

  <1> 、针对儿童,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给药途径,但影响因素较多,剂量不如注射给药准确,特别是吞咽能力差的婴幼儿受到一定限制。幼儿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年长儿可用片剂或丸剂,服药时要注意避免牛奶、果汁等食物的影响,小婴儿喂药时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呛咳时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用鼻饲给药。

  <2> 、儿童病情危重抢救时,多采用

  A B C D E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注射给药比口服给药奏效快,但对小儿刺激大。肌内注射时药物的吸收与局部血流量有关,要充分考虑注射部位的吸收状况,避免局部结块、坏死,如使用含苯甲醇为添加剂的溶媒会导致臀肌挛缩症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但注射次数过多可能造成臀部肌肉损害,需加以注意。静脉注射常在病情危重抢救时用,平时多采用静脉滴注,静滴可给予较大容量的药物,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控制给药量和给药速度,在治疗用药时间较长时,提倡使用序贯疗法,及时改用口服剂型,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备考通关: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课程已经火热开设,详情请点击: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课程,量身打造,50天突破72分,助力通关。。业内导师亲授记忆法,直击考点,考前密训资料、高含金量模拟题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在线测试模拟试卷 ▔▔▔▔▔▔▔▔▔▔▔▔▔▔▔
高频易错考点卷 考前冲刺提分卷 全真模考预测卷
章节模拟测试卷 历年真题解析卷 强化巩固习题卷

  执业药师考试试题来源:2020年执业药师章节练习题库>>>

责编:hym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