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西药师 >> 模拟试题 >> 药学知识一 >>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库_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第二章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库_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第二章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4月01日 ]  【

  答案部分

  一、最佳选择题

  1、

  【解析】:C。一般伯胺的活性较高,仲胺次之,叔胺最低。季铵易电离成稳定的铵离子,作用较强,但口服吸收不好。

  2、

  【解析】:B。在药物和受体分子中,当碳原子和其他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N、O、S、卤素等成键时,由于电负性较大原子的诱导作用使得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产生电偶极。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通常见于羰基类化合物,如乙酰胆碱和受体的作用。

  3、

  【解析】:C。化学合成药物中的有机药物、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这些药物都是由一个核心的主要骨架结构(又称母核)和与之相连接的基团或片段(又称为药效团)组成。

  4、

  【解析】:A。芳香族硝基在代谢还原过程中可被CYP450酶系消化道细菌硝基还原酶等酶催化,还原生成芳香胺基。

  5、

  【解析】:C。药物分子中引入羧酸后可增加其水溶性。

  6、

  【解析】:A。脂水分配系数可以反应药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7、

  【解析】:E。ABCD四个选项中的结合反应都是使亲水性增加,极性增加,而乙酰化反应是将体内亲水性的氨基结合形成水溶性小的酰胺。

  8、

  【解析】:E。羧酸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酯基化合物进入体内后,易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利用这一性质,将羧酸制成酯类前药。

  9、

  【解析】:D。硫醚与醚类化合物的不同点是前者可氧化成亚砜或砜,它们的极性强于硫醚。

  10、

  【解析】:B。通常酸性药物在pH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高的小肠中的非解离型药物量增加,吸收增加,反之都减少。

  二、配伍选择题

  1、

  <1>【解析】:B。抗过敏药氯苯那敏,其右旋体的活性高于左旋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离芳环近,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空间选择性。

  <2>【解析】:E。(+)-哌西那朵具有阿片样作用,而(-)-对映体则呈拮抗作用,即(+)-对映体是阿片受体激动剂,而(-)体为阿片受体拮抗剂。

  <3>【解析】:C。右丙氧酚是镇痛药,而左丙氧酚则为镇咳药,这两种对映体在临床上用于不同的目的。

  <4>【解析】:D。丙胺卡因为局麻药,两种对映体的作用相近,但(R)-(-)-对映体在体内迅速水解,生成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邻甲苯胺,具有血液毒性。

  <5>【解析】:A。对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而言,其两个对映体的作用是一致的。

  2、

  <1>【解析】:A。如果药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芳环时,一般只有一个芳环发生氧化代谢。如苯妥英在体内代谢后生成羟基苯妥英失去生物活性。

  <2>【解析】:C。卡马西平,在体内代谢生成10,11-环氧化物,这一环氧化物是卡马西平产生抗惊厥作用的活性成分,是代谢活化产物。该环氧化合物经进一步代谢,被环氧化物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地水解产生10S,11S-二羟基化合物,经由尿排出体外。

  <3>【解析】:B。炔烃类反应活性比烯烃大,被酶催化氧化速度也比烯烃快。若炔键的碳原子是端基碳原子,则形成烯酮中间体,该烯酮可能被水解生成羧酸,也可能和蛋白质进行亲核性烷基化反应;若炔键的碳原子是非端基碳原子,则炔烃化合物和酶中卟啉上的吡咯氮原子发生N-烷基化反应,这种反应使酶不可逆的去活化。如甾体化合物炔雌醇则会发生这类酶去活化作用。

  <4>【解析】:D。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经ω-氧化生成羟基丙戊酸钠和丙基戊二酸钠;经ω-1氧化生成2-丙基-4-羟基戊酸钠。

  <5>【解析】:E。氧化脱卤素反应是许多卤代烃的常见的代谢途径。

  3、

  <1>【解析】:A。药物与生物大分子通过氢键相结合的例子在药物的作用中比比皆是,如磺酰胺类利尿药通过氢键和碳酸酐酶结合,其结合位点与碳酸和碳酸酐酶的结合位点相同。

  <2>【解析】:C。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降低了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能量,例如抗疟药氯喹可以插入到疟原虫的DNA碱基对之间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3>【解析】:E。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与DNA中鸟嘌呤碱基形成共价结合键,产生细胞毒活性。

  4、

  <1>【解析】:C。巯基有较强的亲核性,可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还可与重金属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硫醇盐,故可作为解毒药,如二巯丙醇。巯基还可与一些酶的吡啶环生成复合物,可显著影响代谢。

  <2>【解析】:D。硫醚与醚类化合物的不同点是前者可氧化成亚砜或砜,它们的极性强于硫醚。因此,同受体结合的能力以及作用强度有很大的不同。

  <3>【解析】:E。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因此酰胺类药物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5、

  <1>【解析】:A。

  <2>【解析】:B。

  <3>【解析】:C。

  <4>【解析】:D。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第I类是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两亲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胃排空速率,如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尔硫卓等;第Ⅱ类是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亲脂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取决于溶解速率,如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匹罗昔康等;第Ⅲ类是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水溶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受渗透效率影响,如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替洛尔等;第IV类是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疏水性分子药物,其体内吸收比较困难,如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米等。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1、

  <1>【解析】:B。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

  <2>【解析】:D。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

  四、多项选择题

  1、

  【解析】:ABE。第I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巯基、氨基等。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I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但是也有药物经第I相反应后,无需进行第Ⅱ相的结合反应,即排出体外。其中第I相生物转化反应对药物在体内的活性影响最大。

  2、

  【解析】:ABCDE。PEPT1典型的底物为二肽、三肽类药物,如乌苯美司(二肽)。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伐昔洛韦等药物有类似于二肽的化学结构,因此上述药物也是PEPT1的底物。B选项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D、E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3、

  【解析】:CD。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和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的胃液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如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在胃中几乎全部呈解离形式,很难被吸收。

  4、

  【解析】:ACE。参与硫酸酯化结合过程的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羟氨基。

  5、

  【解析】:ACDE。非共价键键合是可逆的结合形式,其键合的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12
责编:duoduo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