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知识 >> 心理学基础 >> 2019年注册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模拟试题(3)

2019年注册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模拟试题(3)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7月22日 ]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理现象规律

  2、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直观形象性概括性

  4、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5、目的认知

  6、性格能力

  7、生理性社会性

  8、态度行为方式

  9、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10、沟通与相互影响心理

  二、选择题

  1、A 2、D 3、B 4、C 5、D

  6、C 7、C 8、A 9、A 10、D

  三、名词解释

  1、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

  2、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

  3、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

  决问题答案的思维。

  4、有意想象:又称为随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5、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

  四、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

  1、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的高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水平,指人脑中所保持的经验或信息,可由需要时复现、提取而达到觉知的意

  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

  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3.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也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创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具有创造动机。社会生活不断地对个体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这种要求反映在人脑中就成为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动机,成为创造想象的推动力。②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没有相应表象作储备,创造想象很难顺利进行,因为创造想象既有将有关表象的某些要素重新排列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也有通过抽取事物某些本质特征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这些创造想象的形成都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先决条件的。③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受思维活动的调节。人的思维是由一定问题引起,并指向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加以思索,信马由缰,就很难创造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令人信服的形象来。④艰巨劳动与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带有突然性。但是,灵感的出现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锐状态中,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并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的出现解决了久思不解的问题,常会伴有无法形容的喜悦。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经过艰巨劳动,长期酝酿促成的。

  4.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5.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六、论述题

  1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①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如注重讲授语音、语调的运用、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

  ②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有意后注意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和兴趣,并使学习后的实践活动达到熟练。

  考试网校是ACI协会官方指定授权机构,为您提供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考试报名、培训、考试、证书邮寄一站式服务,有问题,请进入学习群:653378005

  2019年报班:2019年ACI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考试难度大不大?如何备考才能顺利通关,网校老师临考冲刺指导,直击重要考点>>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责编:shunning阳

报考指南

考试简介 报名时间 报名条件
考试时间 考试内容 考试方式
成绩查询 考试大纲 协助报名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