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二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二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8月07日 ]  【

  21.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A.民主管理

  B.常规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 D

  解析: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了目标管理模式。

  辨析题(每题8分)

  22.

  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3.

  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这既是由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多年来教育工作经验的总结。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甚至忽略其他工作,应当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4.

  差别感受性强的人差别感觉阈限高,两者成正比关系。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相同,都成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越强,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25.

  首因效应等同于近因效应。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在通常情况下,印象形成过程中首因效应的发生更常见。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近因效应的产生,是由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不断有引人注意的新信息出现,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因此,二者是不同的。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如何实现?

  答案: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7.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五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也不能理解为人人都要发展成为一样的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五育”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特定的任务、内容和功能,对其他各育起着影响、促进的作用,各育不能相互代替。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特定的任务,其各自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因此,“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3)“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紧密相连,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具有在活动中相互渗透的特征。

  28.

  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答案:

  (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29.

  简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答案: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①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①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②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③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④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这一周,唐老师想在他的初一数学课上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上课开始时,他让班级数学成绩一贯很好的李娜在黑板上解一道比较难的数学题,以给同学们演示她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李娜不负众望,认真解题。但与此同时,张强同学一直在和他邻座的同学说话,破坏班级秩序,而且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讲话。唐老师已经警告过张强一次,可是他仍然与别人说笑。唐老师为了不让他打扰李娜的演示和同学们的思考,就把他带到楼道进行隔离,让他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一会儿,李娜解完题,唐老师表扬了她。当唐老师问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愿意在黑板上解题时,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

  (1)试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评价唐老师对张强同学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6分)

  (2)请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唐老师尝试的新的教学方法。(6分)

  (3)用所学的相关学习理论分析为什么有许多同学都愿意在黑板上解题。(6分)

  答案:

  (1)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唐老师对张强的处理属于惩罚的一种,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但是,唐老师对张强的处理也存在不足。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即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后给予强化。唐老师只是对张强实施了惩罚,并没有选择一种替代反应进行强化,这样可能会导致张强以后仍会出现这种不良行为。

  (2)①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②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使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材料中唐老师所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在复现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习得的行为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学习者是否会表现出已习得的行为,会受强化的影响。其中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材料中之所以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就是因为受到了替代强化的影响。

  31.

  张老师在测验和练习中常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的题目,鼓励学生“答有创见”。例如,在测验“电磁现象”时,张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请你设计一个电磁继电器实验装置,使下雨天红灯亮,晴天绿灯亮,画出电路图,并加以说明。元件由自己选择。”结果全班20个学生设计了10种方法,有的在杯中放两个电极,下雨时,雨水落在杯中,水能导电,继电器便接通,使红灯发亮,平时开关闭着,绿灯就亮着;有的同学在杯内放些食盐,固体食盐不导电,一下雨成了电解液体便导电了;有的同学根据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道理,设计“水敏电阻”作为测量工具;还有的同学则利用水位升降来使开关熔点闭合。在讲评时,张老师让同学评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合理性,集中思考合理方法,激发了学生进行创造的积极性。

  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答案:

  (1)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张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去发现知识,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张老师采用了实际训练和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实验、实习和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其优点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23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