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一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8月07日 ]  【

  21.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有一个阶段的特征是注意力集中于掌握符号的活动,出现表象和直观形象思维,但仍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将其思想组织成紧凑的结构。这个阶段是()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B

  解析: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是早期的信号功能,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积累了表象素材,促进了表象性思维的发展。

  辨析题(每题8分)

  22.

  惩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在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可以选择使用惩罚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时可以使用强化法。当然,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解析:

  23.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唯一途径。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团队、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它与课外活动、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其他教育途径互相配合,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4.

  正强化可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可以降低反应频率。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两者都可以增强反应的频率。

  25.

  特殊迁移的范围比一般迁移的范围广。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因此,一般迁移的范围比特殊迁移的范围广。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新课改的影响。

  答案: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科学的智力观;(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4)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

  27.

  简述中学德育的内容。

  答案: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8.

  简述生活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案:

  (1)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3)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关注丰富的社会生活,提高科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29.

  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案: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

  (1)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

  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助他纠正?

  答案:

  (1)从材料描述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自卑、孤独、封闭,不合群。他不愿和同学交流可能是因为心理的创伤不能很好地得到平复,不敢正视已经发生的问题。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避免外人的干扰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逃避。

  (2)对于这样的同学,需要的是耐心,让他相信每个同学都愿意接纳他。作为老师我会采取以下措施帮助他纠正:①个别会谈:经常与张强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张强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②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张强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③写观察日记:鼓励张强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把每日所想所见记下,作为了解张强行踪、想法的辅导参考,并鼓励张强经常审视自己的日记,增进自我认识。④自我接纳:要求张强每天必须照两次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模样,逐渐接纳自己,消除自卑感。⑤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安排张强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的友谊。⑥阅读指导:给张强介绍各类有益增进自我了解、充实知识、沟通技巧、增进入际关系的书籍,并耐心指导。⑦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及时给予他肯定、鼓励,增加他的信心。⑧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123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