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六:有效的课堂管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六:有效的课堂管理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6月19日 ]  【

  (二)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1.教师的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教师用来行使权力与发挥其领导作用的行为方式。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教师期望通过四种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一是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二是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和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三是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作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

  四是输出。教师是否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投射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从而在、师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学生的因素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因此,学生因素对课堂气氛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是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必要前提。其次,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此外,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都会影响课堂气氛。

  3.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课堂物理环境主要是指教学时间和空间因素构成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时间安排、班级规模、教室内的设备、光线、座位编排等。能让大多数人觉得舒适的课堂物理环境,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和维持。

  (三)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不仅需要教师能够有效调控和机智应对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因素,还需要教师掌握基本的营造策略,二者缺一不可。

  1.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了解课堂气氛的状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2.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和理智的动态交往的过程。

  3.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教师根据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在学生中选择具有说服力的典型,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使其他学生明确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应追求的发展目标。

  4.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友善是课堂气氛的基础与反映。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发生分歧或者矛盾时,教师需要正视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尤其是在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高姿态,主动承担责任,给学生做出好的榜样。

  三、课堂纪律与课堂问题行为

  (一)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

  1.课堂纪律的含义、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课堂纪律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

  2.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途径,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所谓教师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这类纪律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年龄越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越强,教师促成的纪律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2)集体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是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有两类:一是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班集体的纪律、少先队的纪律等;二是非正规群体促成的纪律,如学生间的友伴群体的纪律等。教师应着重对非正规群体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融合到正规群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认同班集体的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对任务的意义理解越深刻,就越能自觉遵守任务的纪律要求。教师要很好的运用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堂纪律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当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他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

  3.课堂纪律的影响因素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环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都对课堂纪律有着重要的影响。

  (1)课堂情境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主要是指课堂学习情境的安排上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

  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因而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然而过小规模的班级又不经济,所以中小学班级最好以25~40人为宜。

  ②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也就是教室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从上课、发言、预习、复习、作业,到写字姿势、自修、教室整洁,课堂常规为学生提供了行为标准,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的作用。

  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教学。而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又会感染全班学生,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减少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课堂活动分为学业活动、非学业活动和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通常情况下,用于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习成绩便越好。因此,不应该使他们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等待教师帮助、上课做白日梦以及在课堂上嬉闹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立完善的课堂秩序,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学业学习上来,使花费在维持纪律上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

  ②课程表的编制

  课程表是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保证。在编制中要注意:

  第一,尽量将语文、数学、外语等核心课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上午第一二三节课,而将音乐、美术、体育、习字等技能课安排在下午。

  第二,文科与理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应交错安排,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

  第三,新、老教师教平行班的时间间隔要不同.新教师间隔时间短,以保证第二班的教学效果更优;老教师间隔时间长,以避免简单重复产生乏味感。

123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