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综合素质 >> 复习资料 >>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生学习心理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生学习心理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08月10日 ]  【

2016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生学习心理

  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感觉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 觉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感觉,人类已有的正常心理活动也会遭到破坏,没有感觉人 不仅不会产生新的认识,而且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将遭到破坏。

  感觉种类:

  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知觉的分类:不同的角度和标准知觉分类是不同的。

  根据知觉映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实际的精准程度,可以把知觉分为 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精准知觉可以分类为:对物的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的特性: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按照感知觉规律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1)基本的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教师应根据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组织直观教学,使学生产生 良好的感性认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感知事物的清晰度,是形成感知觉的基础。使用活 动的教学辅助手段,使对象更容易被感知。重视感知对象的组合,以形成整体知觉。

  3)语言与形象结合。

  4)尽量使学生的多种分析感觉参加活动。

  注意的分类(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二、注意到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三、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四、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出现、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变化

  五、注意的分类:根据注意到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 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扩大注意广度,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 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③个体的知只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 意的时间特征。但衡量注意稳定性,不能只看时间的长短,还要看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影响注 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①注意对象的特点 ②主体的精神状态 ③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 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 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史料记载,一位法国学者当众表演,能够边朗诵诗歌,边做数 学运算。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②同时进行的 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例如,在 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及时地从一 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②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③明确的信号提示④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记忆的分类(注:对大纲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

  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体现在识记和保持上,忆体现在再认和回忆上。记忆由三个环节 构成:识记是第一环节;保持是第二环节;再认和回忆是第三环节。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三.记忆的分类:

  (一)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四种。

  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内容的记忆。

  4.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题等形成为内容的记忆。

  (二)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又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刺激停止后,刺激信息在一个极短 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它的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是一持时间极短。三是容量较大。四是 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一是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二是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 兼有视觉编码。三是短时记忆的内容通常经过复述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的记忆。它的特点一是保存时间长,二是容量无限。三是以意义编码为主,四是内容大部分是对 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

  遗忘的规律和原因

  遗忘: 对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的规律:

  ①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渐趋平稳; ②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③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遗忘的原因:

  (1)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

  干扰的形式有两种:

  ①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在识记之前所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②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 有关。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 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2)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忘,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 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责编:二二莉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