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与解析1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试题与解析1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4月18日 ]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2.D【解析】神经系统是各器官系统中发育最早的。

  3.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8—10 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本题正确答案为 C。

  4.A【解析】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学生的学习性、探究性活动为主体,其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

  合性,重视知识的高度整合性。在小学阶段典型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有低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生

  活课程,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及一些学校校本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品德

  与生活课程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

  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5.D【解析】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之一情境是指教师教学前硬件、软件和教学环境的准备状

  况。

  6.D【解析】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7.C【解析】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一般特点:(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这与他们神经系

  统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

  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

  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因此,具体生动的、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学生

  学习活动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随着以词为基础的第二信号系统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

  发展,学生对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发展起来。(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故本题选 C。

  8.B【解析】“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

  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9.C【解析】21 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

  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10.B【解析】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

  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

  11.D【解析】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英语材料。教师在组织

  小组活动或竞争性活动时,要以活跃气氛为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能够记住英语材

  料。

  12.C【解析】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成长的场所自然是课堂。教师是在教育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而逐步成长的。

  13.A【解析】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

  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

  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14.B【解析】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

  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

  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

  交叉和贯通的。

  15.B【解析】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例如,学习

  汉语拼音之后学习英语的 48 个音标的发音最初常常受到干扰。

  16.C【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经过不同的阶段,最后走向成熟。自我意识是个

  体生理和心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的,在个体与社会环境长期互动中发展并最后形成

  的。3 岁到 11、12 岁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其结果是社会自我的形成。这一阶段,

  儿童通过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的劳动、游戏和学习活动,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逐

  渐获得并形成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在集体生活中,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这一阶段,

  儿童主要形成社会自我,即多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团体角色、学校中

  的角色。但此时儿童尚未了解自己的内心状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相当低下。

  17.D【解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匹配一致原

  则。确定此项原则的依据包括:(1)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媒体、策略的控制作用;(2)教学

  内容、媒体、策略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意义;(3)教学目标、内容、媒体、策略与教学过程的

  关系。

  18.D【解析】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一旦发

  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

  生的对话的方式,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了学生的完整表达,而且长此以往,学生考

  虑与担心的是自己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过多的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

  自己的英语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怕开口,缺乏自信心,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

  望。因此,教师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

  19.C【解析】文学艺术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对美的鉴赏、创造能力为主要

  目的。

  20.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

  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

  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

12
责编:LJM45688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