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8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

2018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三_第7页

来源:考试网  [ 2018年08月26日 ]  【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演说稿。整体结构采用了总分总的段落形式。文章描写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作者借景抒情、借物喻人。语言优美、内涵丰富.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眷恋”等8个词语。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集体探讨与分小组朗读的形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探究发现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学习与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这片土地的神圣.体会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理解人类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3)新授环节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分小组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补充介绍文章背景。

  3.围绕“神圣”。理清文章脉络,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1)1~3自然段: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2)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3)9~11自然段: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二、研读课文,初步理解“神圣”

  1.老师:正如同学们刚开始上课时所说的,我们常用广阔、肥沃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1、2、3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勾画边写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重点理解以下语句,并指导朗读:

  (1)“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2)“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3)“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3.老师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就在这每一部分都那么神圣的土地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阅读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

  小结第一段:我们尊重这片土地上的任何东西.它们是那样圣洁。

  4.接着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后面的段落。

  27.【参考答案】

  (1)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本课中体现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般自然和简洁。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讨论、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迁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数学活动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用不同思路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导入环节设计:

  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出整数连乘乘加的练习。

  13×4×6010×1 1-3022×6+25

  引导同学复习整数连乘的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整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整数的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生活实际问题中,不但会有整数的问题.还有小数的计算问题.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数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为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设计理由:温故知新的导人方法。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复习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28.【参考答案】

  (1)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美术领域中的线要满足造型的视觉需要,同时要具备长度与宽度变化。直线和曲线是线的两大种类,直线给人以单纯、明确、庄严的感觉。曲线总体来讲比直线有温暖、自由、优雅、流畅的特征,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2)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线条表现出的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演示认识会动的线条,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具有动感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对线造型表现产生兴趣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目的和说明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表演(老师舞动彩带)。你能用你学过的线条画出老师手中舞动的这条彩带吗?
师舞动彩带、生观察画线条。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
师:你画的是什么线.为什么?
生:曲线,我观察彩带动起来时呈现的是曲线。
师:和他有同感的举起你画的线.你们画的都是曲线。曲线的变化是丰富的,有的是流动的,也有的是旋转的,给人以跳动的感觉。它能表现会动的线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情景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曲线,了解其特点。

欣赏讨论

1.欣赏会动的线条
(1)课件展示敦煌壁画《飞天》,请你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感觉到她们在飞翔呢?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画家在画面上用了大量的曲线.曲线有很强的动感.所以我们才感觉这两位仙女在空中飞翔.看来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也有会动的线条。
(2)再次出示课件展示图片:雕塑作品、立交桥,它们具有动感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曲线给人的感觉非常活泼,有流动的感觉。所以我们说它们具有动感.
2.寻找会动的线条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着会动的线条,想一想你在哪里见到过?
跳舞、风中飞舞的头发和衣服、雨点、风中的树枝……
(2)画一画这些物体。体会它们给你带来的不同感受。

通过欣赏实践.说出自己的想法,开阔学生思路,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会不同的线条给人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1)教师演示
演示风中的树枝,完成一幅范画,并且与其他物品进行对比。
(2)课堂练习
仔细观察生活中具有动感的景物,并以曲线为主画一幅有动感的画。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教师示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线条的表现方法,并且通过范画与其他物品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动感的线条也有很多种.从而多层次地把握会动的线。
明确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说出感受或进行评价。
3.给同学作品提些建议。展示评价。
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课后拓展

生活中处处都有会动的线条.请同学们下课的时候继续找一找还有哪些,看看谁找得最多!

拓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责编:balabala123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