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四)

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四)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6月12日 ]  【

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以及“以儿童为中心”等观点。

  2.A【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

  3.D【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

  专家点拨与洛克相关的知识点包括:他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他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话》。

  4.D【解析】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5.D【解析】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

  6.B【解析】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7.A【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

  8.C【解析】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9.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10.D【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专家点拨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这一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11.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12.B【解析】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也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3.A【解析】获得高分、获得老师的表扬、获得好名次都是外在动机的驱动。

  14.B【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解惑答疑的过程,是一个双向活动,只有通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5.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问的规律性联系。“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即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

  专家点拨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对思维概念的分析,可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种特征。其中,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16.C【解析】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生自控能力弱、依赖性强等特点,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练习法。

  17.C【解析】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8.C【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9.D【解析】A、B、C三项都是错误的做法,预防沙眼不能和别人共用生活用品,也不能使用不干净的毛巾,毛巾、手帕应常洗常晒。

  20.A【解析】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示范法等。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道德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

  22.【答案要点】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广泛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不清楚自己是否讨人喜欢或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做出较“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专家点拨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这是历年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多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对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必须重点掌握。

  23.【答案要点】(1)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2)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的内容深度、广度及学习的进度、速度,是根据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确定的。

  (3)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根据学生个人的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优点:“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且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5)不适于大班额价用;(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

  25.【答案要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6题为例: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经历“提出问题一估算一口算一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地进行笔算乘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

  2.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列乘法算式计算乘法。

  问题(二):

  一、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l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

  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