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面试 >> 模拟试题 >> 小学面试 >> 2019教师资格证面试语文试讲试题2

2019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试讲试题2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4月22日 ]  【
 题目5

  题目:高年级《桥》片段教学

  内容: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结合课文中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老汉是怎样一个人。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6

  题目:三年级《北大荒的秋天》片段教学

  内容: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会认:转 锦 缎 镜 顿 哗 演

  会写:荒 灰 抖 纹 豆 燃 烧 铃 岭 茫

  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指导学生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3)指导学生认写本课生字。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7

  题目:三年级《月亮之谜》片段教学

  内容: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水藻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

  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指导学生精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8

  题目:高年级《草虫的村落》片段教学

  内容: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寒暄”“熙熙攘攘”。

  (3)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想象把小甲虫写得有情有意的。

  (5)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41

  题目:二年级《雷雨》片段教学

  内容:

  雷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我会认:压 乱 垂 虹

  我会写:压 乱 垂 沉 逃 越 陈 彩 虹 蝉 蜘 蛛

  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及动词“挂 垂 坐”的用法。

  (3)训练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9

  题目:三年级《小摄影师》片段教学

  内容:

  1928年夏天,高尔基住在列宁格勒。他经常坐在窗子旁边工作。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高尔其打开纸团,上面写着:

  亲爱的高尔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我想给您照张相,贴在我们的墙报上。请您让他们放我进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尔基从窗口向外望去,看见人行道边上坐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架照相机。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

  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

  “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3)指导学生抓住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10

  题目:三年级《做一片美的叶子》片段教学

  内容:

  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我向大树走去。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题目11

  题目:高年级《索溪峪的“野”》

  内容: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学习第二自然段,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绵亘蜿蜒”“随心所欲”“婷婷玉立”。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野性”美。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12
责编:LJM45688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