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初中语文 >> 2016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试题(二)21题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二)21题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07月25日 ]  【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儿童文学作品。题干中的作品和A、B、D中的作品都为童话故事,C项《农夫和蛇》则是出自《伊索寓言》的寓言故事。故本题当选C项。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主题及诗人。A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本题当选A项。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A项,“君之病在肠胃”,句中的“病”是名词,“病症、病根”的意思。故A项表述错误,当选。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文学作品体裁。A项,《牡丹亭》是明代汤显祖的一部戏剧,不是小说。而题干意指“明清小说”,故不符合要求。本题当选A项。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余人”这一形象最早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身上体现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而这一形象在屠格涅夫185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后更加深入人心。至此之后,“多余人”形象的人物又逐渐有了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中“奥勃洛莫夫”等。C项,普希金的《驿站长》在俄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小人物”主题,以满腔同情描写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遭遇。故本题当选C项。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作家、作品及其内容。B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孔子《论语》中的《为政》。故本题当选B项。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内容及主题。A项,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通过对“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或金满斗会”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B项,冰心的《观舞记》写的是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D项,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C项,杨朔的《画山绣水》细腻地描画了桂林山水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不符合题干“民俗与文化艺术”要求,故不合适。本题当选C项。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A项,“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O.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句中使用的是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没有举例子。故本题当选A项。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科书系统。每册书开篇的编辑说明、单元提示等,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本题当选A项。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策略方面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增加“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将“实验稿”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改为“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方式改进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故本题当选A项。

  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分析教学内容可以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有所欠缺。《故乡》中体现了鲁迅深切的爱国情感,而题干教学目标设计中并没有充分展示文章所透露出的深切感受。故B项说法错误,本题当选B项。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意图。《信客》通过叙说两个信客的不同际遇及信客这个职业在民间的最终消亡,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尊重的信客形象,赞扬了信客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洁身自好、待人宽厚、善良厚道的美好品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重在注意体味作品中的人生理念和文化意蕴。故对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图说法最准确恰当的为A项。

  13.【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慎用批判,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即使有些幼稚、荒唐,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解读与分析,而不能武断地否定,甚至严肃地批评。C项说法有失妥当,故当选。

  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象美,自然也就能进入作品描写的意境,吸纳文章飞扬的灵气。这一教学过程首先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好习惯,使之一步步深入课文,深刻体会作者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心情。其次,融会贯通了人文主义教育: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去体验,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古桥,甚至是一只小蚂蚁,都可能触动情思,动人心弦。以人文主义教育使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满怀激情,满怀喜悦,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体味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山中访友》一文运用想象的手法与自然界的朋友们互诉心声,教者以问题的形式使教学内容再进一步,学生的思想也一步步地在发展。此一步意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充满深情的对话式描写的;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里趁热打铁式的训练表达,让学生充分展示,一则给学生互相借鉴学习的机会,二则激发了学生较强的表现欲,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并化为语文素质,故可以看出学生的合作比独自完成要好。D项表述有误,本题当选D项。

  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最后的确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得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课文进行思考,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学生的独特想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并不是全然无意义的对话。本题当选D项。

责编:二二莉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