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模拟试题 >> 2017年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习题及答案(12)

2017年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习题及答案(12)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 2016年10月26日 ]  【

  11.下列有关行政法上的行政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执行与管理没有截然的区分

  B.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

  C.静态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

  D.动态行政是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答案】B

  【解析】行政法上的行政,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管理活动,但是也包括国家之外的公共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进行的行政。前者是国家行政,前者和后者的结合构成了公共行政。行政机关的执行、管理活动不是截然分开的,相对于政治和法律来说,行政是对政策或法律的执行,而对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又是对社会的管理活动。

  12.下列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行政法基本原则过于宏观和抽象,不能作为行政行为实施和处理行政争议的依据

  B.从调整范围上来讲,基本原则大于原则,原则大于规则

  c.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思想性,是由学者加以概括、归纳和提炼的

  D.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可简单概括为行政法治原则,也称为依法行政原则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行政法基本原则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但是在相应问题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的处理留下了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

  13.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原则的基本涵义的是(  )。

  A.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都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

  B.该原则包括三项子原则,即法律保留原则、法律创制原则、法律优越原则

  C.依法行政中的“法”应是善法,而不能是恶法

  D.行政指导是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指导行为是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相冲突的

  【答案】D

  【解析】行政法上的积极行政有时只要求具备组织法上的依据,而无须行为法上的依据。特别是对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由于不具有强制性,是否接受取决于相对人的合意或者是同意,在这种情况下,依法行政并不要求行政指导亦具有行为法上的依据,但仍需具备组织法上的依据。

  14.下列作法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有(  )。

  A.甲乙两人因纠纷发生口角,公安机关以扰乱社会秩序为由给予两人l5天的行政拘留

  B.李某经过房管局批准建一五层小楼,但在施工过程中,私自加至七层,房管局以其违章建房要求把楼房全部拆除

  C.某文化主管部门在打击盗版活动中指示,要把盗版者打个倾家荡产,永远不得翻身

  D.某国计划在某海湾建立第十座核电站,经过多方面论证后,认为核辐射可能污染海水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并使栖居此地的一种珍贵海鸟绝迹,遂取消建设计划,而改用成本较低的风力发电

  【答案】D

  【解析】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不仅应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行为,而且要求行政行为的内容要符合立法精神和目的,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ABC三项中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都不符合合理性原则。

  15.关于行政应急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用行政应急原则符合法治主义的要求

  B.实施行政应急措施不得突破某些法治底线

  c.运用行政应急原则与依法行政相违背

  D.通过程序法制来控制行政紧急权力行使过程

  【答案】c

  【解析】从表面上来看,在面临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实施行政应急措施,其中包括一些没有具体法律依据甚至暂停某些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中断某些法律规范实施的行为,似乎违背了法治原则;但实际上这是政府为了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符合实质法治主义要求的

  16.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这一规定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  )。

  a.信息公开制度

  b.说明理由制度

  c.行政调查制度

  d.听证制度

  【答案】b

  【解析】说明理由是关于行政决定必须阐明其理由和真实用意的行政决策程序制度,特别适用于行使裁量权限和不利于当事人的行政决定。这一制度的意义主要是防止行政专横和权利滥用,便于司法 审查和法制监督。《行政处罚法》的前述规定,恰恰体现了说明理由制度。

  17.关于行政公开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情报公开适用于抽象行政行为领域

  b.行政公开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将整个行政程序都让行政相对人参与和了解

  c.表明身份是行政公开的一种体现

  d.如果应当公开的行政决定没有公开,该行政决定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执行力。

  【答案】b

  【解析】行政过程公开并不是要求行政机关将整个行政程序都让行政相对人参与或者了解,而是在行政程序中几个决定或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和义务的阶段前后,让行政相对人有参与或者了解的机会。

  18.关于听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证方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b.听证制度包括两种形式:公听和陈述

  c.听证制度被公认为现代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核心

  d.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若涉及单个或相互无争议的多个当事人,则可进行个别听证,这种听证被称为“公听”

  【答案】c

  【解析】听证方式可以分为口头与书面两种。听证制度包括三种形式:公听、陈述、听讯。d项所描述的是陈述,而不是公听。公听是指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或者订立行政计划时,所涉及的行政相对人众多而不确定,召开公众参加的听证会以听取代表各方面、各阶层的公众意见。

  19.甲乙二人打架,甲被打伤送进医院,乙被送至派出所接受调查,民警小李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办案效率,未等甲回来就直接对乙进行讯问,并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小李的行为(  )。

  a.提高了办案效率,应当提倡

  b.违反程序,无效

  c.合法但不合理

  d.违反了公开制度

  【答案】b

  【解析】不单方接触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处理两个以上行政相对人的、具有相互排斥利益的事项时,不能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单独与另一方当事人接触,听取其陈述、接受其证据材料的制度。本题中小李的行为违反了“不单方接触制度”,属于违反程序的行为,无效。

  20.关于湖南行政程序规定,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机关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可以实施行政应急措施,其中包括限制行政相对人某些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行为

  b.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应急法治原则作指导

  c.行政应急与依法行政原则相违背

  d.对行政应急也应该有现实性、专属性、程序性、适当性的要求,需要相应的法律救济机制作为保障

  【答案】c

  【解析】虽然表面上看来,行政应急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是行政应急往往是面对重大的突发性事件,行政机关出于保障重大公共利益和行政相对人根本利益的目的,是符合行政法治原则的。

12
纠错评论责编:sunshine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