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理论与方法 >> 土地登记代理人《理论与方法》教材讲义:第一章

土地登记代理人《理论与方法》教材讲义:第一章

中华考试网  [ 2016年9月1日 ]  【

  第一章 土地权利概述

  一、掌握部分

  1.土地权利的概念

  土地权利是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一般属不动产物权范畴,土地权利是指权利人按照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首先我们来看对土地权利定义的理解。土地权利的主体是权利人;权利人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也就是我们后面讲到的物权法定原则的体现;所谓支配,就是直接对土地实施取得利益的各种行为。

  2.土地权利的五个特征

  1)对土地的支配权;2)排他性财产权;3)对世权;4)特权法定;5)权利变动公示。

  3.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安排的指导思想

  实现土地权利设置的公平和效率;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安排的基本原则

  1)特权法定原则;2)一物一权原则;3)土地权利变动公示与公信原则;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5)土地用途特定原则(即采行用途管制)。

  5.我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内容与特点。

  1)我国现行土地的所有权有两种,即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国家土地 所有权是一种公权利,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含义比较模糊。

  2)土地使用权是我国整个土地利用权体系的核心。我国土地使用权法律体系有国有土地使用权体系和集体土地使用权体系。两种体系下又细分成几种土地使用权

  3)土地他项权利有土地地租赁权、抵押权、地役权、空间权、耕作权等。

  二、熟悉部分

  我国土地权利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

  2.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

  3.定分止争,维护各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环节;

  4.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保证;

  5.关系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6.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有力保障。

  三、了解部分

  我国的土地权利立法的基本情况和土地权利制度的历史变迁。

  1.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土地权利制度:

  1)原始社会的土地氏族共有制;

  2)奴隶社会的土地奴隶主所有制;

  3)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2.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土地权利制度:对于农村土地而言,

  1)50年代初的土地 农民个人所有制;

  2)50年中后期以后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在土地使用制度上,我国在70年代末建立起了土地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城市土地,我国一直实行土地的国家所有制。80年代初,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开始建立。

纠错评论责编:sunshine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