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地籍调查 >> 2016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地籍调查》考点精华:第三章初始地籍测量

2016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地籍调查》考点精华:第三章初始地籍测量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  [ 2016年2月29日 ]  【

  二、了解部分

  地籍测量中的部分技术问题

  1、坐标系统

  地籍测量是为了满足土地登记,权属管理而服务,应该遵循行业技术标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该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者任意坐标系。”

  1)国家坐标系

  即我国于1954年起使用的北京坐标系,它采用3度带高斯正射投影。使用优点:有利于地籍测量成果的通用性,便于成果共享;有利于图幅正规分幅、拼接,以及各类比例尺的图幅的绘制;有利于地籍图、地形图等跨部门应用。

  2)地方坐标系与任意独立坐标系指部分城市采用的局部坐标系统。常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元素,以任意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的3度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通常,对于面积小于25平方公里的城镇及农村居民点,可以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独立坐标系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及许多农村地区,如仅仅考虑发证,不考虑大范围图幅拼接时。

  2、高程系统 通常,地籍测量中不考虑高程。但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山区的城镇中表示一定的计曲等高线,平原地区的一些重要的高程点。

  3、地籍图中的比例尺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对于地籍图比例尺规定了一般原则和范围。具体到一个城市,比例尺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

  1)根据用图的目的或者经费来源:如区县级发土地证,1:500图;省市级发国有土地证,进行权属管理,1:2000图;大中小,东西部城市考虑的又有不同。

  2)根据土地繁华程度与土地的价值:即黄金地段,经济价值高的地段,测量应细,准,高精度,采用大比例尺。

  3)根据建筑密度,细部精度:如有些农村地区,宗地过于集中,也应该采用较大的比例尺测量。

  4)根据测量的方法:一般而言,使用解析法测量时,因为较好的控制了权属界,面积较准确,比例尺小时也不影响土地的权属;采用图解法时,只有采用较大的比例尺,才可以保证一定的精度。

  4、地籍图的分幅

  城镇地籍图的分幅常采用正方型分幅,即图幅边长为40CM*50CM或50CM*50CM,图幅编号为左下角的(X,Y)值。

  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

  1、点位要求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2、坐标系统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3.3.2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该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者任意坐标系。”

  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1、布设方法

  优先推荐:全球定位系统GPS布网法(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勿需通视等优势);

  传统方法: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法,采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施测。

  2、精度要求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

  3、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加密

  一般多采用GPS网形式布设,布设成结点网,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km2不少于10点。

  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布设

  1.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

  (1)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应满足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与地籍图的比例尺大小基本无关。

  (2)地籍图根控制点长期服务于各项地籍测量,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并有“点之记”描述。

  (3)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应根据界址点位置及其密度而变化。通常,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地籍图根导线;每平方公里应布设100-400个地籍图根控制点

  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

  (1) 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

  (2) 在建筑物稀少、通视良好的地区,可以布设地籍图根三角网。

  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

  (1)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1/3时,只要求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13cm,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2)当单导线中的边长有短于10m时,允许不作导线角度闭合差检查,但不得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3)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22cm,而相对闭合差:一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1/5000,二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1/3000。

  地面控制外业

  1、作业内容

  控制测量作业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标石埋设、观测等主要步骤。平面控制网的观测元素主要是水平方向值、斜距和天顶距。对于斜距的气象改正,还应观测气温、气压。

  地面控制内业

  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数据整理、边长改化、坐标计算、成果输出和归档。

  1、数据整理:将控制网的外业观测数据整理成控制网内业平差软件所要求的格式和内容。

  2、边长改化:是指将电子全站仪(或测距仪)测得的控制网中各边的斜距值归算到已知的坐标系统中,边长改化步骤是:测距仪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倾斜改正——归算改正(归算至投影面)——投影改正。

  3、坐标计算:即通过控制网概算、闭合差计算、平差处理后,计算出控制点成果表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定位技术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中。GPS控制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国高精度GPS网,这类GPS网中相邻点的距离在数千公里,其主要任务是做为全国高精调节坐标框架,为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另一类是区域性的GPS网,包括国家C、D、E级GPS网或专为工程项目布测的工程GPS网,这类网的特点是控制区域有、边长短、观测时间短。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GPS控制网测量

  GPS控制网测量可划分为方案设计、外业实施及内业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1)GPS控制网方案设计:在GPS方案设计时,首先依据测量任务提交的GPS网的精度、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的次数、时段长短等布网观测方案。

  (2)GPS控制网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类:对于各类GPS控制网的精度设计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

  (3)GPS测量的外业实施:包括外业准备、数据观测和成果整理三个阶段。

12
纠错评论责编:pbw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