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地籍调查 >> 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第三章解析(6)

土地登记代理人《地籍调查》第三章解析(6)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  [ 2016年2月4日 ]  【

  2.宗地面积计算表,一个宗地一个宗地的输出,内容包括界址点号、坐标、边长,以及宗地的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输出范围:宗地、街坊。

  3.宗地面积汇总表,内容包括地籍号、地类代码、面积。输出范围:街坊、街道。

  4.地类面积统计表,内容包括输出范围内按城镇土地分类统计的各类面积及汇总结果。输出范围:街坊、街道、区、市。

  在生成报表时,人工只需指定报表输出的范围及区、街道、街坊号,一切计算和汇总均由软件系统自动完成,避免了许多人为的差错。

  此外,为全面了解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摸清城镇土地利用的家底,初步探讨我国城镇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城镇土地资源管理,集约利用城镇土地,科学制定城镇土地利用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有效实施城市和城镇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需要逐年度地进行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日常变更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与此类似,以下一同介绍:

  汇总的原则是在已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本着重点突出、确保质量、有所创新的原则,充分利用建成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

  (一)汇总工作任务

  在全面审查各县级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按照“县(区)级─地(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国家”四级体系,分别汇总各地(市)、省辖区及全国的城市和城镇各类土地面积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省(区)辖区内及全国城镇土地的利用结构、利用潜力及发展方向。

  (二)工作范围

  汇总范围包括全国各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区用地及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建成区用地。

  (三)汇总要求

  1、汇总时点为初始城镇地籍调查完成时或某一现状时点。

  2、基本汇总单元:以县级市(区)、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为基本汇总单元,并逐级汇总。

  3、建成区范围的界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调查调绘为城市、建制镇的图斑范围内的所有土地为城镇建成区范围。

  (四)汇总内容

  1、汇总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汇总初始时点的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提交汇总初始城镇地籍调查完成时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等。其汇总数据应为原《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中的二级分类数据,并按附表3-9转换成《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中的三级分类数据(见附表3-10);对于变更地籍调查,还需汇总初始时点到现状时点汇总数据的基本流量。

  表3-9

  城镇土地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对照表

  城镇土地分类《全国土地分类》

  编号地类名称编号地类名称

  11商业服务业211商业用地

  12旅游业213餐饮旅馆业用地

  13金融保险业212金融保险用地

  21工业221工业用地

  22仓储223仓储用地

  31市政公用设施231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265管道运输用地

  32绿化232瞻仰景观休闲用地、

  41文、体、娱244文体用地

  42机关、宣传241机关团体用地

  43科研、设计243科研设计用地

  44教育242教育用地

  45医卫245医疗卫生用地

  50住宅用地251城镇单一住宅用地

  252城镇混合住宅用地

  61铁路261铁路用地

  62民用机场263民用机场

  63港口码头264港口码头用地

  64其他交通262公路用地、

  266街巷

  71军事设施281军事设施用地

  72涉外282使领馆用地

  73宗教282宗教用地

  74监狱284监教场所用地

  80水域用地154坑塘水面、

  271水库水面

  272水工建筑用地

  32其他用地

  91水田11耕地

  92菜地

  93旱地

  94园地12园地

  00其他用地13林地

  14牧草地

  15其他农用地

  31未利用地

  32其他土地

  254空闲宅基地

  2、汇总城镇土地使用权类型(见附表3—11)

  城镇土地使用权类型的汇总包括汇总时段初、末的划拨、出让、国家入股、国家出租和授权经营等类型的城镇土地地类面积。

  3、编写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在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的基础上,综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资料、数据,考虑经济容积率、城市规划强制因子和规划调整等因素,从结构的合理性考虑城市的空间和数量结构的调整,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的合理性考虑纵向潜力的拓展,从未利用土地和城市规划要求考虑横向潜力拓展,进而对城市土地挖潜空间、挖潜途径和挖潜总量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解决途径。

  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的几个衡量指标:

  城镇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建成区总面积

  城镇建筑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建筑占地总面积

  城镇建筑密度=建筑占地总面积/建成区总面积

  对于调查资料无法满足分析要求的,应与建成区所在地有关部门(如建设、房产)联系搜集。

  分析报告内容应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发展现状(现状、增量、增速、原因);同类城市发展比较(同区比较、省际间比较、与国外同类比较);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容积率、建筑密度、未利用地);城市土地利用挖潜途径与对策等。

12 3
纠错评论责编:zhanglu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