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建造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二级建造师 >>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 模拟试题 >>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高效试题及答案(2)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高效试题及答案(2)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22日] 【

  三、案例分析题(共4题,每题20分)

  31[简答题]

  某高速公路上下行分离式隧道,洞口间距40m,左线长3216m,右线长3100m,隧道最大埋深500m,进出口为浅埋段,Ⅳ级围岩,洞身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报告指出,隧道穿越地层为三叠系底层,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岩、泥岩砂岩互层,且有瓦斯设防段、涌水段和岩爆段。Ⅰ、Ⅱ、Ⅲ级围岩大致各占1/3,节理裂隙发育,岩层十分破碎,且穿越一组背斜,在其褶曲轴部地带中的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并存有瓦斯等有害气体,有瓦斯聚集涌出的可能,应对瓦斯重点设防,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等工作。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塌方冒顶事故,项目部加强了施工监控量测,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地表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支护及衬砌内应力。并且为防止地下水渗入洞内,施工进行了结构防排水施工,压浆顺序从下而上;从有水或多水的地段向无水、少水处;从上坡方向往下坡方向;从两端洞E1向洞身中间压浆。在施工过程中,该隧道洞身掘进采用预裂爆破方法。由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隧道开挖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及时支护,使洞身开挖面至支护面长达15m,存在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监理单位要求施工单位组织编写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同时也组织经验丰富的人员严格按照“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对其他项目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问题:

  1.按照隧道长度划分,左右线隧道属于什么隧道,说明理由。

  2.补充本项目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并指出隧道监控量测时出现冒顶塌方的危险信号(征兆)有哪些?

  3.指出压浆顺序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4.说明预裂爆破方案中,钻爆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目标中“五项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左右线隧道属于特长隧道。理由:特长隧道是指长度L>3000m的隧道。左线隧道长3216m>3000m;右线隧道3100m>3000m。故左右线隧道属于特长隧道。

  2.必测项目还有: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危险信号有: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犬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表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

  3.错误之处:从有水或多水的地段向无水、少水处;从上坡方向往下坡方向。改正:从无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处;从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

  4. 钻爆设计中,对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和数量,眼孔深度与角度,各眼孔的装药量及装药结构、起爆次序、网路连接等细节均应周密考虑。

  5.五项制度包括施工现场风险告知制度、施工芸全监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设备进场验牧登记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

  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隧道的分类。隧道通常是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按地层分为岩石隧道(软岩、硬岩)、土质隧道;按所处位置分为山岭隧道、城市隧道、水底隧道;按施工方法分为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等;按埋置深度分为浅埋和深埋隧道;按断面形式分为圆形、马蹄形、矩形隧道等;按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断面数值划分标准分为特大断面(100m2以上)、大断面(50~100m2)、中等断面(10~50m2.)、小断面(3~10m2)、极小断面(2~3m2);按车道数分为单车道、双车道、多车道;按照长度分为特长隧道:L>3000m,长隧道:3000m≥L>1000m,中隧道:1000m≥L>500m,短隧道:L≤500m。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复合式衬砌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及量测方法。隧道现场监控量测越测项目详见下表。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高效试题及答案(2)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6时,1~2次/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6时,1次/2~3d;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6时,1次/3~7d

  32[简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35.8km的二级公路旧路面“白改黑”改建施工,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面层,使用10年后面板损坏严重,必须重建。经设计院旧路改建设计后,将旧路面做碎石化处理,加铺SMA面层。在右侧岩层破碎的挖方路段增设碎落台和护面墙。路面结构如图2所示。

2017二级建造师《公路实务》高效试题及答案(2)

  事件一:SMA的碾压遵循一定的原则。碾压温度越高越好,摊铺后应立即压实,不得等候。SMA路面碾压宜采用振动钢轮压路机初压1~2遍、复压2~4遍、终压1遍的组合方式。

  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缓慢匀速(不超过5km/h)对路面进行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时,宜用高频率、低振幅。SMA面层施工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

  事件二:护面墙基坑开挖后,按照《高处作业分级》,根据护面墙砌筑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护面面墙砌筑按高处作业进行施工,严格按高处作业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问题:

  1.用八个字概括事件1中的SMA碾压原则。

  2.计算图2中边沟的最大过水面积。

  3.写出事件1中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理由。

  4.背景中护面墙砌筑作业的高处作业高度是多少?根据《高处作业分级》,该作业属于几级高处作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SMA碾压原则: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2.最大过水面积:[0.4+(0.4+0.4×0.5)] X0.4/2=0.2(m2)。

  3.理由: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轮胎会将结构部沥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纹理和粗糙度。

  4.护面墙砌筑作业的高处作业高度是3m。属于1级高处作业。

  本案例第1问考查的是SMA的碾压的原则。SMA的碾压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特别强调的是,在SMA面层碾压施工时,还应确保压路机数量充足。初压、复压工作区间严格分开,降低压路机工作区段长度,保证在足够高温度下进行压实作业。同时也要防止过度碾压,破坏结构内部骨架。

  本案例第2问考查的是边沟最大过水面积的计算。由图可知,边沟截面为梯形;下底宽40cm,即0.4m;高40cm,即0.4m。又已知边坡坡率1:0.5,可得上底宽0.4+0.4×0.5—0.6(m),则边沟最大过水面积为:(0.4+0.6)×0.4/2=0.2(m2)。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SMA面层施工。SMA面层施工切忌使用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以防止胶轮压路机或组合式压路机的轮胎将结构部沥青“泵吸”到路表面,使路表失去纹理和粗糙度。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要求。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高处作业的级别划分为四级:(1)高处作业高度在2m至5m时,称为1级高处作业;(2)高处作业高度在5m以上至15m时,称为Ⅱ级高处作业;(3)高处作业高度在15m以上至30m时,称为Ⅲ级高处作业;(4)高处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称为Ⅳ级高处作业。

  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经处理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继续施工。

  本案例第3问考查的是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压浆顺序应从下而上,从无水、少水的地段向有水或多水处,从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从两端洞口向洞身中间压浆。隧道衬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时,必须经现场试验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使用。

  本案例第4问考查的是姑爆设计。在每茬炮爆破后,认真分析爆破结果,并结合围岩的变化情况,及时修正钻爆设计参美,双求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钻爆设计中,对掬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和数量,眼孔深度与角度,各暖孔的装药量及装药结构、起爆次序、罔蓐连接等细节均应周密考虑。为减少隧道的超欠挖,应采取先面爆破、预裂爆破或缓冲爆破等技术,它生最大限度地使开挖面符合设计轮廓线,同时减轻对圈岩的扰动。在爆破设计时,尤其要重视周边眼的布置及装药、起爆次序等。周边眼对保证开挖面平滑度,使开挖与设计轮廓线一致来说非常重要。实际上应将平滑度作为衡量超欠挖的重要指标。

  本案例第5问考查的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的目标及内容。根据交通部2007年4月3日,交质监发[2007]145号《关于印发2007年深化交通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目标是:落实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深入排查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实现“两项达标”、“四项严禁”、“五项制度”的总目标。其中,两项达标包括施工人员管理达标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标。四项严禁包括:(1)严禁在泥石流区、滑坡体、洪水位下等危险区域设置施工驻地。(2)严禁违规进行挖孔桩作业,钻孔桩确有困难的不良地质区,设计单位要进行专项安全设计并按设计变更规定,经批准后实施。(3)严禁长大隧道无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推施施工。(4)严禁违规立体交叉作业。五项制度包未施工现场风险告知制度、施工安全监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和安全生,费用保障制度。

责编:zhangjing0102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编辑推荐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