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一级建造师 >> 市政公用工程 >> 市政公用工程模拟试题 >>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全真预测试题(一)
2016

6/22

华课网校

来源

  • 课程
  • 点赞
  • 收藏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全真预测试题(一)_第8页

  三、案例分析题

  (一)

  1.【参考答案】

  施工阶段的社会交通导行思路:

  第一阶段,利用现况路面导行社会交通,两侧拓宽部分搭设围挡;封闭施工。

  第二阶段,两侧拓宽部分导行社会交通,原路两侧搭设围挡;封闲施工。

  第三阶段,分段导行社会交通,分段搭设围挡;半封闭施工。

  【考点解析】考点应是交通导行方案设计内容,工程实践性很强。交通导行必须最大限度满足社会交通和施工组织部署要求。交通导行应根据不同的城市道路不同施工阶段,设计交通导行方案。交通导行应纳入施工现场管理,应与现场平面布置协调一致。并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保证社会交通流量以及高峰期的需求。

  本题属于比较典型的工程实践类考题,没有道路施工经历的考生是很难找到解题思路的;其实背景资料已有描述,稍加分析就能找到正确思路。

  应提请注意的是:首先应判断改造后的路面是混行路面,这类路面需要设置活动隔离装置进行分行路面的宽度分配;而不是设有绿化隔离带的标准三幅路面横断面形式。

  2.【参考答案】

  道路施工围挡等设施应严格划分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范围;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考点解析】考点为施工道路围挡与交通导行内容。答案可在教材直接找到相应内容,除参考答案内容外.还可补充:严格控制临时占路时间和范围,特别是分段导行时必须严格执行获准方案。可供参考的具体措施与要求有: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特别是城区施工常涉及交通导行问题。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制订交通导行方案,报交通管理和道路权属部门批准。

  现场均采取全封闭式施工,围挡、便桥必须按照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施工指示牌、1ED指示灯和交通指示标志等,围挡上全部挂上夜间警示灯,以提醒行人和车辆夜间安全通行,并用红色锥形筒引导通行路线。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交通协管员以协助指挥交通;每个交通导行路口设旗手,协助交管部门进行交通管制,积极配合交管部门实施交通疏导,听从现场交警指挥。

  交通疏导范围和施工区域内设硬质围挡隔开,以达到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的需要。保持施工现场周边道路的整洁,围挡的安装美观、整齐、牢固,并派专人维护、清洁。

  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土方、材料运输,减少施工车辆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教育并要求施工车辆驾驶员严格按交管部门指定的路线文明驾驶。

  3.【参考答案】

  拟采取措施存在不当之处:

  (1)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下P.032.5级水泥;

  (2)基层保湿养护小于3h;

  (3)基层压实厚度应不超过200mm;

  (4)城区施工采用路拌方式。

  正确做法: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的P.042.5级水泥;基层保湿养护应为7d;基层材料应分为两层摊铺碾压;城区施工应采用异地集中拌制的路基材料。

  【考点解析】考点为城市道路施工内容,属于改错型考题。答题方式:首先找出错误所在,然后对照底基层材料施工技术要点,给出正确做法。

  城市道路水泥土底基层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水泥稳定土应采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P.042.5级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P.032.5级及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且所用土质应符合要求。

  水泥稳定土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常温条件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后续结构层。城区施工应采用异地集中拌制或商品基层材料,以保证配合比准确,且达到环保和文明施工要求。

  4.【参考答案】

  应注意事项:(1)施工方案是施Z-组织设计的核心部分,应按规定履行批准手续,有变更时要及时办理变更审批。(2)涉及设计变更时还要经过变更的程序:提出设计变更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建设单位批准→设计变更。

  【考点解析】考点并非是施工进度内容,而是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措施时应履行的技术管理程序。背景内所采用的施工措施,除了问题3答案外,还涉及设计变更和施工方案变更程序等方面。参考内容有:

  (1)施工方案应包括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还应包括季节性措施、四新技术措施以及结合工程特点和由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工程需要所应采取的相应方法与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如有变动,特别是涉及材料、配比必须经有关方同意,按程序批准。

  (2)施工过程发现设计图纸问题或因施工现场条件变化需要变更的地方,应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方案,并履行规定的手续予以核实、更正;依据变更后设计图纸施工。

  (二)

  1.【参考答案】

  基坑底地下水位控制标高=基底标高-0.5,即:-6.5-0.5=-7.0m;

  地下水降低深度=地下水位标高一地下水位控制标高,即:-3.0-(-7.0)=4.0m。

  【考点解析】本题考点是施工降水的基本规定和降水深度简单计算,需要具有一定的施工降水知识。降水深度计算需依据相关施工规范规定:遇有地下水时,应至少将地下水降至基底以下500mm方可施工。因此基础地下水位控制标高至少在-7.0m,地下水降低深度为4m。施工降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具有抗浮及防渗漏能力方可停止降水。

  需提醒的是:降水深度应经井点降水梯度计算和验算。工程实践中降水井深度要将地下水位控制标高、地下水变化幅度和井管埋设深度等因素相加来确定。地下水变化幅度=-1.0-(-3.0)=2.0m,井管埋设深度=地下水降低深度+1.0m,因此降水井深度应为:7+2+5=14m。降水井设计深度计算较为复杂,不属于本题考点,但是应有基本的概念。

  2.【参考答案】

  依据水文地质情况,降水井宜采用管井降水方式(法);环形布置在基坑(槽)的周围,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不封闭时,两侧应加密布置管井。

  【考点解析】本题考点是工程降排水内容。降排水方法应根据土层情况、渗透性、降水深度、周围环境、支护结构种类参照下表规定,选择适宜的井点形式。从基坑土质及渗透系数考虑,渗透系数较大(20~200m/d),降水井深度大于10m,可采用井点降水方式。但是轻型井点按降水深度需设两级井点降水;还要考虑到工程属于现有水厂的升级改造项目,基坑围护结构为混凝土灌注桩,说明现场不具有分级降水条件;选择管井是可行的。工程实践中确定管井井点降水方案,要经过降水、排水量计算,并经技术经济比较。

  这是比较复杂的,非考点内容,不必作答。注意满足考点设问要求,给出井点形式、井点布置即可。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全真预测试卷(1)



  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降水深管井点布置在基坑(槽)周围,距槽口边缘2~3m,井点沿基坑等距离间隔设置,留出运料通道,还应设地面排水系统。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井的成孔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不易塌孔、缩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当泥浆相对密度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滤管内径应按满足单井设计流量要求而配置的水泵规格确定,管井成孔直径应满足填充滤料的要求;井管与孔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宜选用磨圆度好的硬质岩石成分的圆砾,不宜采用棱角形碎石料、风化料或其他黏质岩石成分的砾石。井管底部应设置沉砂段。施工降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工程完成,主体结构具有抗浮及防渗漏能力方可停止降水。

  3.【参考答案】

  除对主材价格的控制和限额领料以外,还应补充材料成本控制措施:

  对进入现场材料要准确计量,认真验收;减少采购过程中管理消耗;按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材料供应,防止因停工造成损失:控制材料消耗,同时做好余料的回收与利用。

  【考点解析】考点是项目部材料成本管理,即材料费用的控制内容;属于填补型考题。

  材料成本管理环节包括:①计量验收;②降低采购成本;③限-Ned料;④及时供货;⑤减少资金占用;⑥旧料回收利用。只有熟知项目材料成本控制各项措施,才能拾遗补阙。除参考答案外,还可补充: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退场、节省租费;合理安排材料储存、减少资金占用率。教材中可参考的内容还有:

  在实行按“量价分离”方法计算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水泥、钢材、木材等“三材”的价格随行就市,实行高进高出;地方材料的预算价格=基准价×(1+材差系数)。在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以上述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

  由于材料市场价格变动频繁,往往会发生预算价格与市场价价差过大而使采购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因此,材料管理人员有必要经常关注材料价格的变动,并积累系统的市场信息。企业有条件或有资金时,可购买一定数量的“期货”,以平衡项目部的需求时差、价差。

  4.【参考答案】

  有不妥之处。因为工地管理费按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直接费总成本分摊进入各个分项工程,有时周转材料和设备费用也必须采用分摊的方法核算。而项目部管理费用大多不能进入工程直接费。工地与项目部在管理费用上要分开核算。

  【考点解析】本题考点为项目部管理内容,属于应用型考题。分清工地管理费与项目部管理费用属性,给出答案是不难的。

  除参考答案外,教材中施工成本核算内容关于工程工地(点)管理费及项目部管理费实际开支的汇总、核算和分摊的规定如下:

  工地管理费按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直接费总成本分摊进入各个分项工程,有时周转材料和设备费用也必须采用分摊的方法核算。由于它是平均计算的,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其核算和经济指标的选取受人为的影响较大,常常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对能直接核算到分项工程的费用应尽量采取直接核算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分摊费用及分摊范围。

  为了明确经济责任,分清成本费用的可控区域,正确合理地反映施工管理的经济效益,工地与项目部在管理费用上要分开核算。

责编:lige123456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