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招聘考试 >> 学科知识 >> 历史 >> 2017教师资格《历史》(高级中学)模拟试卷(4)

2017教师资格《历史》(高级中学)模拟试卷(4)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3-23  【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内容: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海军;培养人才,创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深造。

  (2)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7.【参考答案】

  第一,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第三,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第四,促进教师教学反思的进行。第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

  28.【参考答案】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崭新的目标要求。这些教学新理念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挑战,是对旧传统教法的冲击,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对教学技能的研究应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新课程强调要“面向学生”,这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感觉等。

  传统教学重视课堂物质环境的组织、课堂时间的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了解和组织薄弱。新课堂机制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在于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自主学习是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因此,重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组织,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

  三、材料分析题

  29.【参考答案】

  (1)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他。卢梭的理论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洛克的认识:议会掌握立法权;立法权尊重公民的人身和财产自由;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实践: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国会议员和总统是由选举产生。

  30.【参考答案】

  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

  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

  针对该教师的问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31.【参考答案】

  (1)这位教师以“中山装”为切人点来讲解辛亥革命,既突破了以往授课过程中关于历史人物过于死板的讲解方式.又把辛亥革命中重要的思想形象地表述出来了,非常有新意,值得肯定与借鉴。

  (2)①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②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古今。③比较式学习。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四、教学设计题

  32.【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重点识记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大致经过、签署的各项条约及历史影响。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载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等爱国志士的反抗侵略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珍惜和平生活;(2)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难点: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关系、“半殖半封”社会性质的确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编辑好的《鸦片战争》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带人160多年前战争情景中,为本节新课教学打好基础。

  教师:刚才大家看的短片是有关于哪一场战争?反映了什么事件?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同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虎门销烟

  教师:请大家带着三个问题来阅读第一标题下的教材内容: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点评并总结:1.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2.向中国走私鸦片。3.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向道光帝的上书。

  教师:正是鸦片的输入给中国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道光帝任命林则徐前往广东主持禁烟。但是不法英商为扭转正常贸易中逆差带给英国的损失,维持走私鸦片的利润。鼓动英国政府诉诸武力,因此有人说:“若没有林则徐禁烟运动,就不会有中英鸦片战争”。对此有何看法?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相关的阅读材料及图片,请学生结合材料尝试总结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总结:根本原因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2.战争经过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通过对图例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致经过。

  教师: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涌现了许多英勇的爱国将领,又处于天时、地利优势,但由于清政府腐朽、落后,妥协投降,结果争从清政府屈膝段降,中国败而结束。

  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教师展示《南京条约》表格,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最后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教师:鸦片战争是否就此停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三)战火再燃

  教师:当英国商人幻想着在中国获得巨大商业成就时,冷冰冰的结果打破他们的幻想。

  教师出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引导学生归纳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商品并没有真正打开中国市场,而是出现了商品滞销现象。

  教师:你们知道当时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扭转这种局面的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列强起初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实现倾销商品的目的。当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战争成了唯一的选择。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教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了解战争大致经过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明确条约的危害,并进一步引出战争的重大影响,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本课重难点知识的练习试题。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作答。作答时教师予以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练试题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做到查缺补漏。

  四、本课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知识要点,加深记忆,巩固理解。

  五、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一篇小论文“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能否避免?”请学生课后结合材料予以分析论述。形成一篇300字左右的论文。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12
纠错评论责编:chenzhu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