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华课网校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 考试辅导 > 财政税收
2016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串讲:购买性支出

2016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知识点串讲:财政支出的内容

第一节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

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还有工交商农等部门的事业费等。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行政管理费支出:

行政管理费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行政管理费支出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和外交支出。

按费用要素分类,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

从世界各国的一般情况看,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国防支出:

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我国国防费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拨款制度,按照《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可以采用“计划———方案———预算”法编制军事预算,这种制度最早由美、英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

教育支出: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产品。但其中义务教育并非混合产品,而是纯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不属于纯公共产品,而是属于混合产品。

从实践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教育具有3个特点:(1)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来源于教育;(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3)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服务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一国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主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当前教育支出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提高初等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

科学研究费支出:

用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科学研究活动(主要是基础科学)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而那些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充分弥补成本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则可由微观主体来承担。

我国财政用于科学研究支出及其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有所提高。

我国科学研究投入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与某些科技进步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差距。今后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并加大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财政政策的力度,仍是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方向。

卫生支出:

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因此应由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此外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

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3条理由:(1)减少贫困;(2)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3)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

加强管理,提高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效益:

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财政工作的任务是:~方面在收支安排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2.改革和完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新的财务制度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即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具体规定。其中,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整个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最高层次的法规,是所有国有事业单位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新的管理形式为“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办法。

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过去经费分配一向采取“基数加增长法”,新的分配办法是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零基预算法”。

5.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要将全部收入统统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建立全面反映单位全部财务收支及财务活动的新型的单位财务管理体系。

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标准:

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部门投资两部分。一般而言,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相比,有各自明显的特点:

(1)非政府投资主要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它们要追求盈利,而且,它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的。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

(3)由于企业的微观利益所限,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

政府投资与非政府部门投资在世界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很大的差异。

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一是经济体制的差异。一般来说,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非政府部门投资在社会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

二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中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小;欠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政府应改变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方式。在传统体制下,政府对投资主要采用直接调控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需要通过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进行。

2.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一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的投资项目。

(2)资本一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即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项目。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及提供方式:

1.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

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

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具有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应该由政府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产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三是反垄断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基础设施,诸如市区道路、上下水道,过街天桥等,也适于作为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投资提供。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典型的例子是地方性公路和桥梁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如“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就是这种方式。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的方式。如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道路、港口甚至中小机场等适于采取这种提供方式。

(5)BOT投资方式(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投资方式)。

这种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对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层建设进行投资。

财政投融资制度:

也被称为“政策性金融”。作为一个经济的整体来说,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是“投资一储蓄”,但就国民经济各部门而言,投资与储蓄却很可能不相等。在我国,基础部门属于短缺部门,它的投资需求大于本部门的储蓄,因此,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政府运用投融资机制保持对基础设施的适度投资水平。

财政投融资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它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产品”特征的基础产业部门融资。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4)财政投融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主要应由政府预算投资形成。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在预算年度内,国家预算的调整(追加或追减预算),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而财政投融资预算在一定范围内(如50%)的追加,无需主管部门的审批。

财政农业投资:

1.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2.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定性。

(2)财政投资范围应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3)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3.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的支农政策

在新的形势下,应将财政的支农支出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强的“市场失灵”的领域,从政策上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财政必须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入手,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支持,并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逐步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二是加大农村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

(3)可采取的具体措施:一是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二是在农业投资方向上深化改革;三是深化改革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方式。

免费微信学习群
责编:daibenhua

报考指南

焚题库
APP做题

请扫码做题

小程序做题

请扫码做题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